当前位置:看书日>都市言情>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第876章 厚颜无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876章 厚颜无耻(1 / 2)

第876章厚颜无耻

道家并不是出世之道,相反最初的时候,秉承黄老之道的方士们是积极入世的,想想也正常,哪个学派不想将自己的学说发扬光大,难不成真的在深山等人求学?

于是稷下道家把黄老思想发展到涉及当时几乎所有学科领域,之后在经世治国上和儒家思想冲突,被汉朝独尊儒术之前的儒家所不喜,所以两边斗争极为激烈。

后来汉初时候,宣扬“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的黄老道家与儒家争雄,并假托黄帝名义形成了理论体系,儒家初时难以在理论上压过道家,于是便想出了一条计策。

他们要做的,便是釜底抽薪,将作为道家学说代言人黄帝的根挖断。

因为道家学说几乎都是假托于黄帝的,彼时的黄帝书系列中,很多都是政治见解,黄帝还没有像后世那样被称作神明,于是儒家想出的对策,便是将黄帝捧上神位。

道家却没有看出儒家用意,当下大喜过望,和儒家一同吹嘘黄帝封神,于是随着汉武帝泰山封禅,通过天子祭天,黄老即黄帝老子彻底升格为道家神明。

这在当时道家看来,是道家学派的巨大胜利,因为这之前黄老封神只不过是道家自己宣扬出来的,如今却是有了天子背书,彻底被天下承认了!

然而之后发生的事情,便远远出乎道家的意料,道家学派的官员们拿出黄帝书来阐述政见时,儒家终于跳了出来,露出了獠牙。

他们说,主政万民乃是人间帝王之事,你们的黄帝既然已经上天封神,他为什么要干涉人间之事?

他这个神,到底是人间的,还是天上的?

道家哑口无言,就此皇帝书中关于政见的书籍,都沦为了两教斗争的牺牲品,再也不能见诸于朝堂,于是天下独尊儒术的局面就此形成。

杨凤有时在想,难道袁熙真的是上天选中的那個?

她如今面对袁熙时候,言语之中不自觉流露出的这个想法,让袁熙看了出来,于是给杨凤讲了黄帝的故事。

杨凤已经不是当初和袁熙打死打生,完全否认对方的时候了,这几年下来,杨凤通过在天下游历的见闻,渐渐明白了袁熙所要做的事情,从而倒推出来袁熙秉持的想法。

因为只有到了乱世,才能掀翻儒家独大的局面,让道家再度上位,于是道家离开了朝堂,专注于民间,用丹道养生之法来争取百姓和士族的支持,终于在东汉末期形成了气候。

“这也是为什么我反对太平道过度扩张,大规模传教的原因。”

袁熙走到城墙边上,指着码头上忙忙碌碌的民夫工匠道:“你看,他们都在努力活着。”

道家因此恨上了儒家和汉廷政权,他们知道在统治者层面上已经无法光明正大对抗儒家,所以一直在暗戳戳动摇统治根基,以图寻找机会。

杨凤听后瞠目结舌,对袁熙道:“我从未想过是这样的,也从未考虑到黄巾起事的背后,有如此纠葛。”

这也是为什么袁熙对杨凤说张角起义必定失败的原因,张角出发点是好的,但过程中掺杂了太多各方面势力的私欲,太平清领书无论是道理还是主义都无法自圆其说,所以最后必然会以失败收场。

“放任任何一方,都会让天下走向未知的混乱,所以即使将来我走上高处,固然不允许儒家独大,但道家成为国教的想法,也不会被我容许。”

所谓造反,大部分时候初衷都并不是那么光明,最终的目的,都是在争夺话语权和统治权罢了。

这个计策很简单,也很直接,但偏偏是抓住了人心贪欲的根本,让入局的人被利益蒙蔽看不明白,从而一败涂地。

她不得不承认,袁熙在很多方面思考的问题深度,比张角的太平清领书中阐述的的更加深远。

然后你的政见全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和你的道路,伱的作法截然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东西。

“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有无数的人在挣扎求存,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明白刚才我们所说的东西,但他们也有自己的目标。”

袁熙叹道:“世上没有哪件事是简单的,都是无数人心和手段争夺主导权的斗争过程罢了。”

这便是捧杀。

要是换做两年前,杨凤听到这话肯定会勃然大怒,但如今她经历了这么多事情,虽然口上不承认,但心里已经将袁熙当做了和上古诸子等同近似之人,便下意识问道:“你的道路是什么?”

儒家将道家挤出朝堂的经典操作,也因此流传于后世,历朝历代都被人利用,从政见上无法撼动你,便将你捧上神坛,于是你变成了一个虚假的神位,于是再无人在乎你说过什么,做过什么,就此彻底抹杀掉你在人间做过的事情。

尤其是袁熙在青州的分地之举,其考虑的方方面面,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是张角当初都没有想到,更别说做的事情。

“道教归根结底,还是在麻醉中下层民众,儒家则致力于欺骗上层的朝堂,两边谁也别说谁。”

袁熙的想法,不仅让糜贞震动,也让几天后赶到的杨凤听了之后,被深深的震撼了。

“往上走,过上更好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照顾家人,让其保暖富足,这可能是这个天下绝大部分人的梦想,虽然这个梦想可能一辈子都实现不了,但他们也没有因此停下脚步。”

“他们很平凡,但也很伟大,作为能看到他们困境的人们,应该给他们与之付出努力所对应的机会和回报,而不是欺骗他们。”

“当然,在一定限度内,他们求神拜佛,无论是信太平道还是佛教,我都不是很在乎,但不希望他们将为数不多的家财,送给以此为名义敛财不劳而获的,打着教义名头吸干他们血汗的骗子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