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人士,杜畿。”
大家伙不禁要问,杜畿不是在扬州,镇南将军幕府任职嘛。
这还要从杜畿小时候说起。
杜畿,京兆杜陵人。祖上也是甚为显赫。祖宗杜周、杜延年父子,俱都是史册留名之人。
杜周是个酷吏、贪官,而杜延年是个好官。
杜家到了杜畿父亲那一代,贫困潦倒,是普通人家。
杜畿母亲去世后,父亲续弦。没多久,杜畿的父亲也去世了,年幼的杜畿便由后娘一个人照管。
史书有云:“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也就是说,杜畿自幼受苦,但也未见得是后母欺辱他,可能家境贫寒所致。毕竟,这杜畿没饿死,还读书识字,可见继母待他不薄。而杜畿投桃报李,也很孝顺继母,拥有了孝子的名声。
汉朝以孝治天下,杜畿杜畿二十岁时,就被任命为京兆功曹,兼郑县令。
郑县的前任县令,在任时积压了很多案件,监狱里关了几百人,既不判也不放。
杜畿到任后,亲自到监狱审案,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全部结案,该判的判,该放的放。因此事,备受称赞。
不久,杜畿被举为孝廉,升任汉中府丞。
黄巾起义后,董卓乱政,天下大乱。
杜畿,只好明哲保身,弃官逃命。带着年迈的后娘,去往荆州避难。又被朱铉请出来做事。
但是,后娘去世了。杜畿是孝子,明白叶落归根,人死还乡,于是带着继母灵柩返回故乡京兆。
在回乡的途中,遇到了当年与牵招一样的事情,被土匪劫了。
杜畿不卑不亢,道:“各位,你们拦路抢劫,无非财为。我身无分文,只带一具棺木,你们为难我,何意?”
土匪见他是个孝子,又确实清贫,就放过了杜畿。
杜畿安葬了母亲,本打算返回扬州。毕竟朱铉对他有知遇之恩,扬州的官佐、同僚还有朋友,也对他很不错。
但中原连年大战,各处荒芜难行,更兼匪盗横行,便打消了南去的念头。
正好少年好友,河东人张时,正担任着京兆尹,就聘他任功曹。
可后来,张时对杜畿不满,认为他阔达疏诞,不负责任,干不好功曹这个职务。
杜畿弃了官,来到了许都,结交了侍中耿纪。
二人经常在耿纪家中谈论时事,谈论的时候,声音洪亮,隔壁都能听见。
隔壁谁?荀彧。
听了几次,荀彧按耐不住了,派人找耿纪,质问道:“屋内藏有国士不举荐,素餐尸位!”
耿纪慌忙引荐杜畿给荀彧。
荀彧与杜畿交谈数次,双方便如老友一般。
曹操听了这番介绍,爱才之心立起,道:“你看中之人,个个都是奇士!快快引荐他来见我。”
果然,杜畿见过曹操,仅交谈数次,曹操便发觉杜畿可堪大任。
十二月,许都,汉献帝朝廷,下诏旨:“京兆、三辅、弘农等地,因董卓、李傕、郭汜等纵兵霍乱,导致黎民流离失所,匪患猖獗,黄巾再起。大将军袁绍,手握重兵,为国之柱石,即刻出兵平乱。”
袁绍得了诏书,欣喜若狂,不顾他人反对,即令自己的外甥,并州刺史高干发兵,派遣大将郭援攻取河东。
洛阳附近的张燕,关内马腾、韩遂立时警觉,纷纷举兵提防袁绍。
河东太守王邑,是朝廷奉敕的,也是少数心向献帝的臣子。所以,袁绍上表,请求郭援为河东太守,罢免王邑。
这一下,河东的百姓不愿意了。因为,王邑清廉勤政,深得民望。当地豪*固、范先起兵,拥护王邑,反抗郭援大军。
郭援挥军进入河东,与王邑开战。张燕、马腾、韩遂等,也加入混战。
整个洛阳以西,便如荀彧预料一般无二,煮开锅的沸水,乱了。
---------------------------------------------------------------------------------------------------------------------------
消息传至许都,荀彧大喜。
“主公!洛阳以西,已是大乱。正可派能臣入关,收复关中之地。”
曹操也是意得志满,甚为高兴,连声言道:“多亏荀公奇策,我真心拜服!”
荀彧受曹操夸赞,却表现得宠辱不惊,面无得色,只言道:“以钟繇为司隶校尉,总掌全局;杜畿担任京兆尹,辅佐钟繇政事;尚缺一员武将,为军事辅助。”
“嗯!让夏侯惇去。”曹操若有所思道。
荀彧以为似有不妥,但见曹操很坚定,便缄口不言。军事方面的具体事宜,还是少插言为妙。
何况,夏侯惇身份特殊的很。
未料到,曹操对杜畿的任命,也不完全赞同。
“杜畿可以去,但不是京兆尹,而是河东太守。”
“这?”荀彧不解,便问道:“王邑深得民望,对朝廷又衷心不二??????”说到此,似乎明白什么,遂尴尬的顿了顿,方才言道:“河东军事不止,杜畿恐怕难以安然接任。”
曹操倒是自信满满,“杜畿有机智,通军事,我料他能成。”
至此,荀彧也不再坚持,依曹操之意安排。(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