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腊八,年味就渐渐浓了起来,就在大家忙着置办年货时,早朝上,有大臣奏请皇帝立佐郡王为太子。
皇帝端坐在龙椅上,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
立太子,是国家大事,关系到王朝的兴衰
这些他都知道,可是他不想立,“立太子,关乎国本,不可轻率,朕需深思熟虑。今日暂且不议,可还有本上奏?”
皇上明显不愿谈立太子的事,可是有大臣就不如他的意,出列道:“陛下,立太子乃国家大事,确实需要深思熟虑。然而,佐郡王贤良淑德,文武双全,深受百姓爱戴,实乃太子之不二人选。臣恳请陛下,为了国家的未来,早日立佐郡王为太子。”
皇帝脸色微沉,“佐郡王的确优秀,但太子之位非同小可,需考虑诸多因素。朕自有决断,尔等无需多言。”
语气里已然带着了怒意,目光不悦地看了眼佐郡王。
佐郡王面带苦色,他的确想当太子,但是他也知道这事得等时机,而现在显然不是好时机。
这两个大臣,不是在帮他,是在害他,可他还不能出言分辩。
朝堂之上,气氛骤然紧张。
皇帝的目光扫过群臣,众臣皆低头不语,生怕触及皇帝的逆鳞,落个身首异处。
佐郡王原本是想通过慢慢积累功绩和人望,逐步获得皇帝的青睐,最终登上太子之位。
可如今,他却被迫站在了风口浪尖,成为了众矢之的。
就在这时,一位老臣缓缓出列,他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他向皇帝深深一礼说道:“陛下,老臣有话要说。”
皇帝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
老臣深吸一口气,缓缓道:“陛下,立太子之事确实关乎国家未来,不可轻率。佐郡王虽然贤良淑德,但太子之位责任重大,需有深厚之德望方能胜任。老臣认为,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不宜急于一时。”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
皇帝的脸色也缓和了许多,他点了点头,说道:“老卿家所言极是,立太子之事确实需要慎重考虑。朕会深思熟虑,再作决断。”
“陛下圣明。”老臣道。
朝堂气氛缓解,有大臣出列奏请其他事情,总算把这事给揭过去了。
这天退了朝,佐郡王回到府中,与幕僚们商量对策,“那两个人没有投靠我,他们的做法,帮不了我一点,反而陷我于危难,真是可恶至极!”
佐郡王愤怒地拍打着桌子,脸上的表情阴沉得可怕,虽然如今只剩下一个不足为惧的十一皇子,但只要他一天没坐上皇位,他就得小心行事,他可不想阴沟里翻船。
“郡王请息怒,如今陛下只剩您和十一皇子两个儿子,但凡有脑子的,都知道支持郡王您,绝不会去选十一皇子那个黄毛小儿。草民愚见,那两位大臣怕是借机向您示好。”幕僚之一揣测地说道。
佐郡王听了幕僚的话,心中的怒火稍微平息了一些,他微微眯起眼睛,仔细思量着幕僚的话。
的确,如今朝中大部分人都已经暗中站到了他这一边,剩下的那些人也都是观望态度,不敢轻易表态。
那两位大臣的行为似乎是在向他示好,想要拉近与他的关系。
不是所有人,都像云灏那般,不在意从龙之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