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淡漠。后来和姜希婕好上了之后,偶尔能在姜家见到徐氏,徐氏对她不但好言好语相当温柔,见得多了熟了还开起玩笑来。以致于她给姜希婕说媒的时候,王霁月还不怎么生她的气—活像徐氏天生是个叫你不愿意生她的气的人似的。到最近这一年多,两家人在一起流离颠沛一直到这里,她才发现徐氏是多么幽默,温和的一个人,不但貌美优雅,善于为人处世,而且还非常懂得如何照顾别人才是最圆融的—假如圆融也有英文里的比较级,徐氏自然毫无疑问的占据了最高级的那个词。她也觉得徐氏可能隐约猜到了她和姜希婕的关系,甚至于选择了默许,而且还以一种类似于婆婆喜欢儿媳妇的角度在看待和喜欢自己,时常让她受宠若惊。
相形之下自己倒像是托生错了地方,人跟人就是不能比。
也可能是基于这个,徐氏对她和傅元娥处于异常照顾的状态,既当作一家人,又实实在在是客人的待遇。即便是此刻在医院里,两个产妇共处一间病房来往拜访者一拨一拨的,她带东西过去,徐氏一边应付着客人一边跟老母鸡似的炫耀她、保护她。等人走了,她又能转过头跟亲妈似的跟她抱怨这几个人怎么怎么地,有的地方如何奇怪有的地方有如何的有趣。等过了一会稍晚些,姜希婕过来了,徐氏就开始巴拉巴拉的派事儿:“我说希婕啊,明天把小邺小颍带来看看妹妹好了。”姜希婕应个好,又看了一眼王霁月。
依姜尽言的意思,这代的孩子们都取单字为名,必须得是古地名,还不能太常见,每次取名字都得翻翻先秦史;这算是哪门子文化,姜希婕觉得很麻烦,他们兄妹四个名字多好办呢!然而想想邺城颍川,倒也是不错的寓意在里面。现在轮到她们来取名字,最后偷个懒,新生的女孩取名叫姜琅,算是跟着魏晋风流吧。可王浩蓬宝贝亲儿子叫什么,可是没人拿主意了。从族谱应该是“然”字辈,可总有人得定个字吧?王霁月是不想管的,反正先拍电报给父亲给弟弟,做爷爷和爸爸的去想吧。谁知道杳无音讯,只好先起了小名等着。
徐氏和姜王二人在产妇床前说着办满月酒事,姜希婕心不在此,她就想劝婶婶下个决定在码头租个位置买条船,至少自己方便,副业挣钱。徐氏坚决不同意,理由很简单,哪怕你拿周济穷人的理由去向姜同禾申请,他都不会同意,他就觉得这是假公济私,不务正业,有碍官“生”。真是哭笑不得的理由,又还哭笑不得的不得不信服。此刻再提,也是一样,徐氏都不打算搭理她,只是摆摆手表示这事儿不说第二次就扭头去和王霁月讨论满月酒的事,姜希婕叹一口气,徐氏偏又扭头问她:“家里有什么信儿没有?混小子们什么时候回来?都是当了爸爸的人了,希耀我可以理解,剩下那俩跟着参谋部走,有来信儿说什么时候到重庆吗?”姜希婕摇头,“还没有来信儿呢。再等两天吧。现在谁也没有机密消息啊。”“唉,过年的时候可怎么都要回来啊。如果满月回不来那就和过年一起办了好了,在城里包个馆子。”姜希婕刚想太监似的问一句“娘娘您想吃什么”,两眼忽然亮起光来,兀自沉默思索。王霁月见她这样子,也不好问,只是和徐氏计划。
事后徐氏先走,二人等了一会儿等到傅元瑛和王婵月来替班就回去了。“刚才想什么呢?眼冒贼光的样子。”“我在想,去江中岛上盘个店面开个饭店好了。”两人在街市上随意吃饭,店里伙计忙的跑进跑出,一片小店而已,开在这从山头到山脚的漫长的阶梯路边{16},因为往来人口极多,这小店生意兴隆的没话说。王霁月觉得姜希婕看着伙计的眼光就好像看着跑动的银元似的,“那么多茶楼铺子,临街小店,你也想来分一杯羹啊?”“你想啊,”说到赚钱姜希婕就激动,“往重庆走的人有多少!一下子那么多外来的人口,总是要吃饭的。有吃得惯的就有吃不惯的。多大一盘生意,市场很大啊!就是光早市午市,也够一大笔收入了。雇人更不成问题,用的也是移民赚的也是移民!”
她说的慷慨激昂,王霁月只是支着下巴看着她笑,她才反应过来刚才自己那副“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样子其实相当好笑,也没话好说,只能扁扁嘴苦笑一下,埋头吃饭。“你就那么想做生意啊?闲不下来的劳碌命么。”“总不能总没有进项,而且自己开馆子岂不是以后吃饭的问题都解决了。再说了,开个馆子没什么招摇的,也不至于叫大伯觉得不合适。”“你啊你,可是东西存在云南呢,也不好运过来吧。”姜希婕想说“金子又不能吃”然而并不能大庭广众惹麻烦,“再说万一哪天就要回去了,”说道这里王霁月忽然觉得感伤,
这个“哪天”,或许会很遥远。她最近感觉自己直觉加理性分析的能力越来越强,得出的答案是越来越靠谱。或许姜希婕想做的也是对的呢?总不能一直坐吃山空。心里盘算起王家的家财来,算着算着想起木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