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护心(上)
李胜利一刀子捅下去,其他人的脸色还算勉强能控制的住,但中医研究院的郭士槐,脸色就极为难看了。
护心丸,自港城辗转而来的心脏病特效药,他也亲口尝过几次,中药的配伍无疑,甚至,郭士槐还能写出差不多一样的方子。
董师见李胜利一个劲儿的往人心口捅刀子,这时也明白了便宜小师叔李胜利是有话要说。
拉了一把继他之后还想上前铺垫的白肃山,悄悄退到了中医司的邹处身边,董师已经准备着看戏了。
四九城医界虽说鼎盛,但能执牛耳的,古往今来也就一人,自白肃山的老师萧老故去,如今四九城医界能执牛耳者,也只史老一人。
不为别的,因为史老至今仍在问诊,虽说不会去医院的门诊坐诊,但只要问诊就是依旧在一线,以史老的医术跟岁数,也只能由他来执牛耳。
萧老、史老的影响延续至今,董师身在中医研究院,白肃山则是在中医院一线,这俩在这称呼李胜利一声‘师叔’。
仅从辈分论,李胜利就是四九城医界不多的人物了,但这只是虚的,真正要说话好使,除了有相应的医术之外,还需要相应的名声。
如果日报头版上署的不是柳仲纶之名,如果邢州之事被大肆报道,今天李胜利站在病房里,不会有质疑之声。
医界压人最实在的东西被遮掩了,李胜利的年岁就是最大的短板了。
“李先生,护心丸算是急救用药,刘老后续的治疗当如何?”
郭士槐也不是受气的主,见老董跟老白退了,不管是什么原因,他心里的疑问还是要问一下的。
“嘿!
这话问的,吴兄、吴昂,之前我问你们可有根治胸痹之法?
当时司里的邹处在侧,现在郭教授又问及,你们来答一答?”
后续用药自然是老郭的冠心二号了,这是可以明显改善胸痹的方剂。
老郭的底气不足,李胜利也看在了眼里,如今看来冠心二号的乳化跟芳香温通还没研究明白,没这两样,冠心二号只是普通的中药方剂。
药物想要见效,首先要归胃经的,再运化施为,药效也就慢了。
胸痹是快病,冠心二号是慢药,快病对上慢药,效果不佳也就可想而知了。
“郭教授……”
吴湛、吴昂叔侄,虽说是吴门名家,但到了四九城这地界,还真是抖不起来。
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吴湛这边也是光棍,一声郭教授就没了下文,现在想知道他要说什么,就得自己去猜了。
吴湛叔侄再次为李胜利出头,病房里的气氛又是一变,刚刚的嘈杂声渐渐的没了。
先有老董、老白退避,再有吴湛、吴昂叔侄言听计从,虽说吴湛不正经说话,但以李胜利为首的样子,也是看在了众人的眼中。
经过话语动作区分之后,如今病房里有份量说话的,就剩郭士槐一个了,当然还有一个陆总的副院长老王,面对李胜利他更不敢说话。
转头瞪了老董跟老白一眼,郭士槐也是看明白了局势,面前这个说话很不客气的小年轻,不是他能招惹的。
他充其量也就跟老董、老白差不多,一个能让两人退避,能让南边来的温病名家俯首帖耳的小年轻,来路不用问也小不了。
脑中转了一下,没有跟李胜利有关的内容,虽说有心退避,但作为中医研究院心血管病的主任,也不可能看着护心丸被当做刘浮山的治疗药物。
刚刚就不是正常的会诊,之前该做的,郭士槐跟老董、老白都做完了,陆总这边的老王,也亲自给刘浮山做了检查。
自打李胜利进屋,说话就不算很客气,辈大或许是原因,但最后的用药,却狠狠一个巴掌甩在了中医脸上。
病房里的其他人,或许感触不深,但一直深研心血管疾病的郭士槐,却觉着脸上火辣辣的。
自打研究冠心二号以来,他听到的批评也不少,但没有一个人像李胜利这样,用三个字的药名,就让他感觉深深的耻辱。
中医发展至今,弊端也开始慢慢的展现,加上之前取缔中医、团结中医的两次,不仅外面的颓势已现。
内部追逐科学的声音,也在慢慢的提高音调,虽说上面也有具体的安排,各项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
但郭士槐对中医药的评价也不是很乐观,‘慢、繁、贵’三个字,也差不多可以概括他临床至今的感触。
见效慢、用药繁、药材贵,尤其是心脑血管之类的药剂,一剂少则大几毛,多则一块多。
这样的药价,虽说跟麝香、牛黄、犀角之类的珍贵药材脱不开干系,但以目前的生活水平、工资水平而言,这类药剂的价格,确实是高了。
不做替代,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剂价格,只会居高不下,除此之外,中药的见效慢,在其他病症上倒也没什么,但在心血管疾病上却是致命的。
内经、灵枢、厥病篇有言: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不管内经是三千年、两千年还是一千年前的,但对心脏病的记载,也确实存在。
素顺、藏气法时论篇有载: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
至少千年前的记载,不就是床上这位河间名医刘浮山的症状吗?这也是内经之中记载的,活脱脱的现实病例。
没钱的吃中药,对普通百姓而言,那只是普通的药剂,一方或是一个疗程几毛钱。
但到了动辄就用麝香、降香、丹参、牛黄之类贵重药材的心血管病的用药上,没的钱吃中药,就是另外的道理了。
如今虽说人们得心血管病的不多,但郭士槐参照过国外的数据,随着生活条件的向好,冠心病必然会成为致死率极高的一种,正式且有称呼的疾病。
divclass=quotcontentadvquotgt因为医理可以作为参照,黄帝内经也可以,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还不足以形容此类疾病的凶险,郭士槐估计,真正发病到无药可医,可能也就一两个小时的时间,甚至可能会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