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玄幻奇幻>唐奇谭> 第732章 探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732章 探究(1 / 2)

有唐一代的苏州,虽然还不是后世那个“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千古历史名城,但已然是东南之地屈指可数的繁华大邑了。光是治所的人口就多达十四、五万户,约四、五十万口(成年男女)。

再加上身处杭嘉湖平原/太湖流域的鱼米之乡/富熟腹地,蚕桑织造业和相关的商贸活动极为发达;因此,也是朝廷在当地抽税的钱袋子大头之一;一度各种商税杂赋,远远超出了传统的田产所出。

但是,相比江北对岸的东南水陆枢纽,经济重镇——扬州,或又是浙西道三司四使所在的理所——升州/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市);苏州在浙西十州之中的定位就有些微妙了,因为这里实在温宜养人。

因此,虽然苏州提供了不下于江宁府的贡赋和岁入,但是在官阶品秩和区位的重要性上就明显差了一大街;除了从属运司的稽查巡院之外,就只有若干直属大内的造办使、宫市使在内的中官设置。

而能够在苏州任官,同样也被当成了一种,清闲优养的宦游之所;用以安置和优抚一些仕途无望更进一步,却上了年纪的资深官员。苏州刺史刘展元,就是这般整天诗会宴乐不断,优养度日之属。

然而在秋雨蒙蒙的阖庐门外,用竹木和锦缎搭建,足有数层楼高的迎宾彩棚之下;穿着石青色官袍的刘展元,却不得不忍受着迎面飘飖而至的细雨如丝,一点点打湿浸润着头面、衣袍的隐隐寒意。

因为,那位名动一时,威震大江两岸。人称“活太岁”“索命御史”的江讨捕;已经抵达苏州的地界,也打破了他优养度日的时光。要知道,朝廷委任的这位讨捕大使,一路铲除剿灭了妖异无算。

但是在其追索和清查过程中,因此被追责问罪、暴毙/横死、罢职流放,乃至引咎致仕的地方官员,同样不在少数。所过之处,不能说是人心惶惶,官不聊生;却也是提心吊胆、惶然不可终日的多。

因此,刘展元自认在任上大节无亏,但也难免疏于政事、失察于下;更不想给对方留下什么借题发挥的口实;导致安养致仕的最后几年也不可得。宁愿姿态放得更低一些,先将这位瘟神对付过去。

相比刘展元的谨小慎微而又敬而远之;身为苏州团防使的陆庠生,则难掩跃跃欲试的期盼之情。因为,他已经得到了来自扬州都督府的故旧,暗中的提点和指示;将这此巡访当成某种的潜在机缘。

在岛屿东南的大片平野上,形成了名为西山镇的大型市镇,以及七八个环岛沿岸分布的村落、聚邑。此外,太湖周边苏、常、湖各州的达官显贵、豪商大户,也在岛上营建了许多消暑纳凉的别业。

西北向低矮森密的山丘林地,和东南向平野上的大片村庄民邑;而在这片宜居的岛屿外围,又环绕着诸如叶山岛、大山岛、小山岛、余山岛等一系列微小岛屿,形成了相对复杂的水道、滩涂处处。

因此在乱世之期,这里很容易就成为盗匪之流,啸聚和盘桓的巢穴;其中另一个时空的太湖水匪,甚至一直延续到解放后,才彻底销声匿迹。但如今是承平日久之世,因此岛上早已经是人烟生息。

虽然,陆庠生这个团防使在名分上,属于扬州都督府节制的武职;但是以守备官的身份,又不可避免要受到地方亲民官的擎制和影响。至少,他手下的团结营和各县的乡兵,都是以本地人士为主。

因为,自举国臣民亲眼见证的天象之变后,天下各地就妖异频频和灾变横生;但作为太平岁月的武职和地方守备官,这也意味着更多建功立业、谋求晋身的潜在机缘;只要能够镇平那些妖乱灾变。

而位于岛屿西北的矮丘山地也不简单,拥有道门所认证的,古时仙人修行隐居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世人称之为“左神幽虚之天”,又称“天后别宫”的第九洞天林屋洞。

而岛内肆虐的烟瘴,也似乎受限于四面环水之势,并未再向外扩散。奶至在岛屿西南的河湾、滩涂和渔获码头之间,留下来一片空余。因此在现如今的西山岛外,乡兵和巡检船只,昼夜巡曳不绝;

当然了,这种象征性的封锁和隔绝,只是为了防止一些胆大妄为之徒,贪恋岛上豪宅、货栈中的无主财货;偷潜过去徒然送人头而已。因为几次三番的遭遇有人发现烟瘴,随着吞噬愈多而变浓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