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玄幻奇幻>我不是袁术> 第85章 良庄美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85章 良庄美甚!(2 / 2)

与此同时,因为庇护党人的缘故,非学术层面的名声也在关东之地广泛流传起来。

关东地区的学术宗派多如牛毛,他们不一定赞赏袁树的心学,但是对于袁树收纳、保护党人的举措,他们还是佩服的。

更兼之前对抗宦官、逼迫宦官退让的事情,尽管最后的结局让士人集团颇为无语,但是袁氏毕竟正面对抗了宦官,显示出了一定的独立性。这对于袁氏声望的扭转是有帮助的。

对身为马融传人的袁树来说,声望的提升更加明显。

部分党人和亲近党人的人群俨然把袁树的良庄当作了秘密集会地点、安全屋。

一批又一批声名赫赫的党人以及党人协作者先后来访,拜访藏在他这里的张俭等人,也拜访袁树这位冉冉升起的大汉新星。

比如南阳名士何颙。

何颙曾在太学游历、学习,期间与郭泰等人友好,在两次党锢之祸时期与党人交游甚密,二次党锢之祸爆发之后,何颙受到牵连而被追杀,无奈潜逃于汝南郡,在荆州豫州一带辗转流离。

后面通过秘密渠道得知在右扶风有个安全屋,有不少党人都在这里避难,何颙便辗转抵达右扶风,拜见了张俭、刘表,也随之拜见了袁树,与袁树谈论了一些时局、经学的问题。

在这些问题层面,袁树与何颙各有各的看法,对于袁氏心学,何颙也只是初步了解,并未深究,但是对于一些实际问题,何颙还是很佩服袁树的。

何颙发现良庄规模之大、人口之多超乎想象,进一步询问之后,更是意识到袁树相当于是良庄的县令,虽然没有官身,但实际上做的就是官府的事情。

他就是在“治理”良庄,还治理的非常好。

良庄里生活着汉人、羌人和匈奴人,彼此和气,生活殷实,农户脸色红润,并无菜色,脸带笑容,一副安居乐业的模样,这让在荆州和豫州之间辗转流离、目睹悲惨现状的何颙非常惊奇。

之后,他得知了袁树治理良庄的一系列方法以及袁氏心学的方法论,得知了袁树贯彻落实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精髓的一系列做法。

何颙对此很好奇,就和之前的杨彪一样,不是很理解出身高门的袁树为何如此精通庶务。

于是他询问袁树。

袁树也给了他十分坦然的回答。

“自商君起,世人皆知农为国之本,皆言重农,可重在何方?粮食减产、绝收,农户饿死,这难道对国家来说是有利的吗?树虽然年幼,也知道古之贤人治理国家,没有不从农业着手的。

脱离农业,国家谈不上治理,因此治理国家的贤者也没有不懂农业的,重视忠孝,这是为人臣子的良知,重视农业,这是代天子牧民的良知,假使天下人都明白这一点,哪里又会有千里饿殍呢?

我年轻,不懂太多的政事,也不懂政争为何发生、何时结束,但是我知道,如果农田荒芜、粮食绝收、农民饿死、流离失所,那么吾辈士人的死亡就在眼前了。”

听了袁树的一番话,再看着那些帮助农户耕田种地、打理农业生产业务的一心会成员们,何颙大为感叹。

“世人皆尚空谈,唯有袁君愿行实事,世人皆知而不行,唯有袁君知行合一,良庄美甚!”

何颙遂把袁氏心学当作值得学习的东西,把良庄当作了人间理想之地,又向袁树请教了《孟子解诂》与《知行论》,颇有感悟。

后面为了不给袁树添麻烦,何颙返回了汝南和南阳之间继续避难。

不过经过一番和袁树的交流以及在良庄的观摩之后,何颙的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化,他开始不仅仅是反对宦官,也开始关注起了实际事务,并且对袁树的著作大为推崇。

他在荆州、豫州避难的时候,与当地士人、豪强私下里多有来往,名声很大。

从良庄返回之后,再与他们私下里会面,言必谈袁树、良庄、致良知,对袁树大为推崇,俨然成为一名热情洋溢的袁树自来水,把良庄形容为地上天国、理想之地。

得益于何颙的宣扬,袁树的名声也从豫州北部延伸到了豫州南部、荆州北部。

不少当地大族原本只是知道袁树的名声,但是现在纷纷关注起了袁氏心学,算是更进一步了。

在这个大家都在空谈学术、不谈学以致用的时期,唯有袁树独树一帜。

他创建袁氏心学之后不单单是只是讲学,还直接拿来用,直接用里头的方法论来指导现实政治,还指导出了成绩,打造了一个样板间给世人看。

这大大增加了袁氏心学的可操作性和可信度,让一些有实干情绪的士人颇为注意,开始认真研习起了没有防自学机制的袁氏心学。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