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玄幻奇幻>我的诡异人生> 我的诡异人生 第1694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我的诡异人生 第1694节(1 / 2)

<dt class="tp"></dt>

<dt class="kw"></dt>

<dt class="rd"></dt>

多不过二三日,少不过几个时辰,道兄便知结果如何了——祖师对天下道脉符箓甚为看重,今下道兄送来这些符箓,涵盖如今天下所有道门宗派,贫道觉得,祖师应能从其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很大概率会应下圣人之请。”

“有道友这番言语,老道便先放下心了。”张果老笑着答应下来。

玄和与他暂且作别,捧着那道锦盒,出离了院舍,在须臾间化作一缕清风,漫过虚空,沿着那并立的双峰盘绕而上——

如同巨灵足掌般并立的闾山双主峰之上,如龙般巨大、不知生长有几千年的树藤盘绕双峰,延伸入遍布双峰的每一座山洞之中,那一座座山洞内,紫红大道神韵簇拥着点点斑斓性光,聚为神灵庙系。

每一座神灵庙系山洞之顶,皆有深刻字迹,标识着洞中神灵的身份,或为水神、或为河神、或是驾风金童、或是驭水木女……

自双峰山脚下,至双峰之顶,处处神灵庙系,层次由低到高如是排列。

最低层次不过是河伯雨师神灵,其上有五行童子,再有诸部神真,再有天地威灵……而闾山双峰最顶上,却不见有那般被树藤簇拥裹挟的山洞,而是有一团巨大的‘树瘤’。

‘树瘤’之上,青光隐隐。

滚滚紫红大道神韵,由这树瘤漫淹过蜿蜒双峰的每一根藤蔓,送入每一口神灵庙系山洞之中。

玄和在虚空中显出身影,他捧着锦盒,小心翼翼地落在那状似树瘤、实则流淌着沸腾大道神韵、如筋脉血管般团成一团的‘事物’之上——虽然闾山道士皆借这闾山神谱大道神韵修行,但愈临近山顶的闾山大道神韵,愈是凶怖,哪怕是今时同样已坐胎了的玄和,也不能在山顶的‘母气根’上久待。

也唯有如鼎灵祖师、显真显直前辈,才能在这闾山之顶‘母气鼎’上生生开辟庙系。

掌教玄和绕着那悬于母气鼎上若隐若现的一缕青光绕了三圈,口中诵持法咒,随后以指节叩击虚空:“笃!笃!笃!”

虚空微颤,发出木石之声。

随后,三口缭绕青光的混洞便呈现在了玄和心识之间,居于中央的那口混洞之中,已然不见有大道神韵的痕迹,只有某种若有若无的韵律流转其间,交织成了一道忽而无色、忽而有形的符箓。

——这口混洞,即是鼎灵大真人于天理之中坐胎化成的庙系。

在鼎灵祖师庙系左侧的那口混洞之中,大道神韵不再是闾山谱系神韵这般紫红驳杂的色泽,而是近乎转为无色,褪去诸般驳杂,玄和能分辨出这般大道神韵,但换个人来,不一定能察觉到内中大道神韵的存在。

这口流转无色大道神韵的混洞中央,只有一只手掌掐出了‘法相印’,并不见有符箓悬滞混洞中央——此乃是‘显直’祖师前辈的庙系。

最后居于右侧的那口混洞里,紫红与青金二色大道神韵相互砥砺,而一枚小剑立于两种截然不同的大道神韵分界线上,两种恐怖非常的大道神韵,又似是被这一道剑形符箓切割了出来。这剑形符箓悬滞的混洞,即是显真祖师前辈的庙系。

第1436章 、道士下山(三)

玄和的心识不敢对前辈真人的庙系过多观察,他将心念聚集于中央混洞-鼎灵祖师前辈庙系之上,双手捧着那道锦盒,将之举过头顶,在心中道:“弟子玄和,今将外来道士‘张果’搜集而来的天下道脉符箓奉上。

请祖师验看。

那张果称是受今时唐朝皇帝所托,希望能请动祖师真人出手,为唐皇排忧解难。

他今在山下等候祖师回话。”

玄和心念消止,他捧在手中的锦盒亦在同时从手中消失。

这时候,三个女子交谈的声音传入玄和的心神间,她们声线空灵,声音似是从遥遥天边传来。

“而今本就是欲将闾山根脉与天地气脉相连,这位唐朝皇帝这样诚心,费尽周章满足师父的要求,我们不妨有所回应,与之进一步接触,时机成熟之时,可借李唐皇脉牵连闾山根脉,使闾山重现人间。

鼎灵师叔觉得如何?”

“今执掌李唐权柄的皇帝,应是玄宗皇帝罢?

这位皇帝执政早期,确实英明决断,只可惜他活得太久,老来行事越发昏聩,败坏光了从前的积累,唐朝由盛转衰,自他而始。

闾山可以援手玄宗皇帝,但却不能与李唐皇脉走得太近,以免届时与之因果牵连过甚。”

“明初之时,我作朱明皇朝国师。

彼时即因与朱明皇脉牵连过甚,以至‘三清之足’无意间得到诸多因果哺育,有‘幽而复明’之相。

当时只得令闾山隐于世外,不再沾染红尘因果。

是以,我今时觉得,闾山不必与李唐皇脉产生勾连,此举有致三清之足加速复苏的可能。

但闾山道可以帮助玄宗皇帝一二,与李唐皇脉若即若离即可。”

“闾山不出世,师父如何能知我们的影踪在于何处?

我们所做这种种,不尽是为了找到师父吗?”

“在这一点上,我不能同意师叔所说,更同意师妹所言。我们可以致真闾山出世,唯有如此,师父方能知道我们还存在于这世间,只是隐于天地光阴之外,不能显出影迹。

我们只需对门下弟子设下种种禁制,令他们不到某个层次,便不能涉足尘世,以此则能减少世间因果对三清之足的哺育,不至加速三清之足的复苏。”

三女的议论声逐渐变得有些激烈。

她们言辞议论的核心,围绕着显真师祖、显直师叔祖的‘师父’,以及鼎灵祖师的师兄,不论是显真、显直师祖的师父,还是鼎灵祖师的师兄,其实皆是同一个人——闾山开山大真人‘鼎阳’。

此时,显真、显直两位师祖,并不同意鼎灵祖师要令闾山继续避世,以规避‘三清之足’复苏的意见。

但鼎灵祖师对于‘三清之足’的认识,比显字辈的两位师祖认知更加深刻。

她声线冰冷,如珠落玉盘:“所谓令门下弟子避世,减少与世间因果牵扯,不至因果哺育三清之足,加速其复苏的说法,不过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罢了,而今一旦牵扯李唐皇脉,国运因果滔滔而来,如何能够规避?

我之师父与师兄镇压闾山,是为天下苍生。

只因自心之私,却要毁去我之师兄、我之师父的所有心血么?”

显真闻声叹了口气,一时沉默不言。

而显直此时急道:“莫非师叔便不想见到你之师兄、我们的师父了吗?自明至唐,我们遁于时间之外,于清时好不容易发现了师父的影迹,彼时却因闾山隐于天地光阴之外,师叔你只能以一道化身寄意师父神韵之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