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的账目?
朱棣脸上的神色顿时就变了,一下子来了兴趣。
说实话,他只沉浸在安南的大捷之中,毕竟这一次军事上的大胜,已经让他喜出望外。
这时才想起……似乎商行去安南……可不只是军事这样简单。
当下,他饶有兴趣地打开奏疏,细细一看,而后……露出了狂喜之色:“传旨,明日筳讲,召张安世也来参加。”
亦失哈不知陛下是什么用意,这宫中筳讲,乃是大臣给皇帝上课,张安世毕竟不是文臣,实在不该凑这热闹。
不过既然是陛下的嘱咐,他自是不敢怠慢,便连忙应下。
……
张安世终于从家里的书斋里走了出来。
如今带着护卫,大喇喇地走街串巷,好不得意。
安南已经定了,现在他担心的是……中军或者是沐家……也趁此机会进兵,夺了商行的好处。
所以他连夜写了一封书信,让人送去安南,再嘱咐几个兄弟一遍,让他们定要防范中军和沐家,书信中的原句是:一亩地也不给他们留下。
紧接着……便是张安世召了朱金等人来了!
拿下了安南,怎么攫取财富才是重中之重,既然是商行,那么还是要以盈利为主。
之所以用这样的方式,当然不只是单纯的为了银子,张安世毕竟不太爱钱,对钱没有什么兴趣。
他所思虑的是,许多帝国在强盛时,对各地军事上的占领,到最后总是失败,究其原因,是因为军事占领的消耗,远远大于从占领的土地。时间一久,一旦出现了财政上的危机,往往最后选择退兵。
安南从秦汉时起,就属中原,语言、文字、风俗,几乎相同。
这一次既然占下,那么就一定要杜绝历史上大明拿下了安南,最后在宣德年间,也就是朱瞻基那个败家玩意在位的时候,以数年以来,一方不靖,屡勤王师的借口退兵。
那安南人见大明退兵,顿时大喜,还发布了一个所谓《平吴大诏》。
若是不解决盈利的问题,那么所谓的定安南,其实没有多大的意义,最后真可能在数十年后,徒劳无功。
于是,在嘚瑟了两天之后,张安世定下了心来,又乖乖地将自己关了起来。
专心致志地开始为将来商行的未来谋划。
要知道,这安南可是个好地方,粮产丰饶,资源丰富,最重要的是,它有着得天独厚的海岸线,无数天然的良港。
就这么一个地方……历史上的大明居然还能在这上头亏本,张安世不得不怀疑这些大臣的治理能力了。
当然,倒不是这些人能力不行。
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动力。
好在现在有了商行,那么就可借此机会……
于是张安世又命人寻了朱金来。
见到人,便道:“我教你办的事如何?”
朱金道:“伯爷说的是哪一件事?”
朱金也听说了从安南来的消息,实际上,现在大街小巷都传遍了。
绝大多数百姓,还是有朴素的愿望,为之欢喜的。
当然,不高兴的人也有,而且为数还不少。
朱金倒是没理外头的闲言碎语。
张安世道:“让你召那些落第的举人和秀才。”
朱金就道:“召是召了,不过……肯来的人不多,只有区区一百三十三人。”
张安世叹息道:“这天下这么多落榜的家伙,怎么才这一些。”
朱金解释道:“毕竟咱们是商行,读书人瞧不起咱们的,就这些人,他们还不是多乐意呢。”
张安世便吩咐道:“让他们历练一下,送去钱庄,作坊,还有咱们的船运行里头……”
朱金苦笑道:“其实有人得知是去作坊和钱庄里做事,又走了好几人,说是不屑与我们为伍。”
张安世倒是没生气,读书人的风气就是如此,清高,瞧不起世俗的事务。
偏偏你说他真清高,没有功利性,可偏偏他们的目的就是牟取功名。
因而,就滋生了这么一群怪胎。
哪怕是落第的秀才,他们在精神上,也是官老爷,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说白了,就是那种天生妄想靠自己读过四书五经,坐着躺着就能把功名利禄还有银子挣了的人。
张安世便不以为意地道:“愿意干的就干,总会有人愿意干的,等这些人历练得差不多了,就拿这些人的花名册来给我。”
朱金忍不住疑惑道:“伯爷有什么大用吗?”
张安世道:“我打算送一批人去安南。”
“做父母官?”
张安世摇头:“父母官有安南的读书人干,他们只在安南的商行里做事。”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