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玄幻奇幻>我的老婆亚瑟王> 第313章 德古拉之死(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313章 德古拉之死(八)(1 / 2)

第313章德古拉之死(八)

ps:今天稍微有些冷,下午冻在被窝不想出来结果有些晚了。

ps1:且看我力挽狂澜12点之内写出2000字来!

ps2:渣印个渣居然还好意思放言爆我?我的节操是他的数十倍啊!!!

“第一梯队攻击!!”马其顿语的咆哮声被传令官们一个接一个的传了下去。

已经学会凯拉尔搭起高台的亚历山大因为时间问题只是用数百木头搭建起了高高的倾斜式的高台,在这么一个斜坡上搭建起来的台子高度惊人,虽然仅仅能高出对方的城墙一头并且十分的远距离,所以除了做来指挥作战对自方的军队指挥之外对于整个作战是没有太大的帮助的。

但是只有亚历山大这种地步的指挥家才能够明白这么一个高台代表着什么。

清晰的事业,舒服的如同臂使的顺利,还有对整个局势的掌控。

这种发明简直太棒了。

亚历山大心中突然恨铁不成钢起来,以凯拉尔的才能他们两人联手奠定那万世的基业,但是凯拉尔却非要和他来分个高下,有生的力量被运用到这种豪迈的胜负中去,他虽然享受,但是难免却会有一种遗憾的心情在其中,若是这些全部被运用起来该多好啊?

或许有人会以为战争就是冲击对冲击,哪个先打穿对手哪个就赢。

话说这么说没错。但是仅限于三万人以下的小战斗。

在宋朝之前超过三万人以上的战争中国对一往无前的游牧民族是从来没有输过的,卫青,霍去病,陈汤,甘延寿,周勃,周亚夫。

这些名将们能够以多胜少打得匈奴人屁滚尿流,连战连胜的原因除了自身那才华惊艳的指挥才华之外,匈奴人拥有了王庭单于将兵力化零为整聚集在一起调度起来之外还有一点,那就是匈奴人的后勤。

匈奴人性格彪悍。战斗起来悍不畏死,汉朝大部分的时期是被匈奴人以零碎的千人千人的部落骚扰的。但是自从匈奴人开始聚集起来大规模的和汉朝作战开始就是他们衰败的最终原因。没有文官调度的匈奴人就算用一只只的部落将人聚集起来但说到底还只不过是部落而已,至于国家……

自给自足都无法补充需要劫掠的才不是国家啊!

同样因为后勤的原因,超过三万人以上的战斗需要的后勤就比较大了。

算一笔帐吧。现代人每天吃粮食七两,这是在有菜有肉的情况下,如果单吃粮食的话还要大一倍,直接算作2斤。

一个人一天2斤粮食。

那么三万人每天消耗的粮食在六万斤左右,这是一天的。

那么十万人就是二十万斤粮食。

二十万斤粮食需要多少人来拉呢?

我们直接算一个车马队。一个车马队1200匹马来拉。一匹专门用来负重的蒙古马可以拉80公斤的粮食,只需要一趟就能够将这些粮食全部拉到前线来。

那么这里又涉及到一个计算题,一个车马队,马多,人少,人算五百人的话。那么一千两百匹马加上五百个人每天又需要多少粮食呢?

相信我,在现代这个有各种各样的运输工具,路况好的都是用水泥铺地的现代你是绝对算不出这个问题的!

这是一个自耗的数学问题。

那么这只是三万人需要的粮食。

当三万人扩展到了25万人的时候每天的调度粮食就是天文数字!!

要不怎么说曹操能定鼎天下荀彧绝对是头功呢,他每天为曹操调集的军粮绝对是让曹操能够安心在前线施展各种阴谋诡计的最大功臣!

面对这样的庞大军需,亚历山大每一天都是十分难熬的。

尽管他有亚里士多德的人脉在希腊。不少的学者都愿意为了他而图个好出身,但这么大的需求却仅仅是25万仆从军的啊!

还有六万精锐马其顿步兵,他们吃的可是比二十五万人要好得多并且也要丰盛的多,这毕竟是马其顿公民啊!

所以当各种各样的问题堆积在亚历山大的面前的时候亚历山大的“不准退”并不仅仅是对破城的急切,也未必没有打着减少粮食消耗的残酷想法在其中。

这就是战争,残酷的战争!

骑在自己的战马上。雷蒙心中才想到他回头看了看自己军队,一万人的骑兵整齐的站在这里,其中有三千人都变成了三十人一个小队的骑兵支队作为斥候散布在了战场五公里外,如果有什么问题会立刻得到回报,以十五分钟传回来消息作为情报的来源,如说十五分钟之后哪一队没有传达消息那么他们这一万骑兵就会直扑那个方向,因为很显然那个方向的斥候被人拔掉了。

如果有人这样还能率领大军或者小队骑兵直接冲击亚历山大的后勤大营的话这一万人都是要掉脑袋的!

军队就是军队,严谨的没有任何“约等于”和“大概”!

而亚历山大的骑兵反而是十分严阵以待的压在了马其顿步兵方阵的后面。

这是标准的被配。以强力的40岁左右男性马其顿人作为前三排的壮汉,后面是一些30到20左右力气还没发育成熟并且战争经验很少的手持短剑准备随时对冲进来的骑士补刀的轻步兵。

这么做只要前排挡住冲锋,那么后面压在两翼的骑兵就会一拥而上将冲过来的敌人撕成碎片。分割成一个个的碎片!

而德古拉之所以负隅顽抗说实话,就算再多两万罗马重步兵也是没用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