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都市言情>我的系统不正经顶点> 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精巧器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精巧器物(1 / 2)

打捞结束,陈文哲乘坐的那艘四千吨的大型打捞船之上,特别整理出来一座水池。

先前出水的511块船板,只要离开水面,就立即运进船舱,被浸泡在水池里。

这些轮船部件,大部分船板长5米到6米,宽度超过30厘米,用松木或杉木制造。

底层船体基本保存完好,出水的龙骨残长16.7米。

龙骨是船身体量最大、最长的构件,就像船的脊椎骨贯穿整个船身。

由此陈文哲推测,这艘船的长度超过20米,宽约6米,深3到4米,排水量超过60吨,是我国宋代比较大的商船。

在水下发掘的时候,队员发现船体还保留了11个残存的水密舱,说明它采用了先进的水密隔舱设计。

水密隔舱是我国古代造船工艺的一项伟大发明,最迟在唐代我国就发明了水密隔舱。

水密隔舱的主要优点是,第一它加强了船的横向强度,使船更加坚固。

第二有了水密隔舱,即使一两個船舱破损进水,船也不会沉没,修补后照样可以航行。

种种迹象表明,这艘船很可能是我国南宋时期胡建省南部建造的一艘优质福船。

我国明代大航海家郑和,曾经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福船就是船队的主要船型。

而郑和乘坐的宝船就是尖底福船,长126米,是世界上第一艘万吨远洋船。

我国早在汉代就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沿着海岸线行驶。

这条航线安全,但要花费很多时间。

到了宋代,随着航海罗盘、水密隔舱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我国远洋航海技术飞跃发展。

船只穿过我国南海深海区,到达东南亚、中亚。

一艘艘远洋帆船乘风破浪,在这条航线上行驶。

这一艘南宋福船,就是其中之一。

它虽然在航海中沉没了,可令人奇怪的是,沉船遗址不是在海底,而是在那块水下暗礁的礁盘上。

陈文哲反复研究后,得出一个出人意料的结论。

这艘船的遗址,并不是当年船只出事的地点。

在帆船时代,我国南海海上航行,主要依靠季风。

对于帆船来说,季风是一把双刃剑,既是船的动力,又是造成海难的祸首。

这里明显是这条航道上的危险水域之一,这里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暗礁。

随着潮涨潮落,礁石时隐时现,时刻威胁着过往船只。

当这艘船满载瓷器等航行到这里时,突然海风骤起,狂风推着巨浪翻江倒海压来。

这艘船本来打算驶入礁盘内,躲避风浪。

可失去控制撞在礁石上,触礁的船,被海浪推到礁盘上在那里搁浅。

随着潮涨潮落,甲板上的建筑被完全毁坏,船体部分解体,逐渐被珊瑚沙掩埋。

这一次陈文哲他们利用六艘大型打捞船,总共派出上百人,加上无数机械设备,才能把这艘船整体打捞出水。m.

最后统计,他们每天下水上百人,每天工作超过十四个小时,历时两个月,才完成这次打捞。

他在这里这么长时间,船上打捞人员已经换了好几批。

这时陈文哲十分庆幸,他幸亏雇佣了高启静等当地的关系户,要不然,现在这片海域,肯定不会像现在这么风平浪静。

看着不少从来没见过,但是行走坐立都板板正正,规规矩矩的潜水员,陈文哲差点笑的把嘴巴裂开了。

就是有着这么一批高素质队员,加上他耗费巨资打造的豪华设备,最后才能在短时间内,出水了近万件瓷器,还有五百多块残损的船板。

本来陈文哲乘船是打算回过过年的,他真没想到,居然直接在这片海域待了四个多月。

如果不是不远处就有一座荒岛,他是绝对撑不住的。

当然,也幸亏他们的都是大船,并且还跟着一艘大型补给船。

这也就是他们这支舰队实力强悍,要不然,从第一批瓷器出水,这里肯定就乱了。

没办法不乱,因为这艘船装载的货物,还是很珍贵的。

主要还是数量太多,这是我国南宋的外销瓷器,有上万件瓷器,以青白瓷青瓷为主。

还有酱釉陶瓷,品种有瓷碗、瓷盘、瓷碟、瓷瓶,还有瓷粉盒和瓷罐、军持等盛水器。

瓷器采用宋代常用的刻划、模印、贴塑等方法装饰。

纹饰以花卉为主,有荷花、牡丹花、菊花等,还有人物纹饰和吉祥文字。

在出水的瓷器中,许多瓷器釉色纯正,图案精细,制作的非常精美。

比如一件花口八棱执壶,出水时已经残破,这些天陈文哲有空的时候,就修补了一下。

能够在船上修补,主要是有小型电窑,还有他所有想要运输会国内的专业工具。

等修复好了,这就是一件精品执壶。

这件执壶薄胎,釉色清白,腹部呈八棱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