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都市言情>我在八零搞运输> 第22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225节(1 / 2)

余好好盛了三碗豆腐脑,正要坐下来吃饭,见小馋猫迫不及待尝新品,被烫的吐出小舌头,她幸灾乐祸大笑,林聪跟着妈妈一起笑。

吃完了早餐,一家三口到屋后堤坝上遛弯。初春的早晨,太阳照在人身上没有温度,但是看着太阳从城市后面升起,照亮这座城市,心也被照亮堂了。

林北把母子俩送到汽车站,公交车驶离车站,林北也骑车回厂里,他让胡翔去喊上回跟他到西南的人到厂里集合。

胡翔骑走了厂里的自行车。

林北放下自行车,去找冯援朝。

冯援朝、邓蓉蓉、冯援华、阿勇、冯一响在家里编背篼,他们编的背篼可以坐孩子,整个淮市找不到这样的背篼,他们拿到集市上卖,大家觉得背篼形状奇怪,聚过来围观,冯援朝跟大伙儿介绍背篼的用途,一眨眼,十个背篼被大家抢光。

林北走进院子,看到院子里围了一群人,大家过来看五人怎样做背篼的,眼睛看会了,出了这个门立刻忘了。

知道自己不是这块料,大家闲着无事,依旧过来窜门。

他们总想打听外边世界是什么样子,五个西南省份的人闯入北沟乡,成了大家了解外边世界的工具。

林北进来就听见有人问五人:“你们住山坝坝上,出行方便吗?是不是每一个山坝坝上都有一所学校?”

“出行很困难,我们很少出趟远门。学校少,那儿的孩子上学要翻山越岭。”初到淮市,阿勇晕平原,总是思念家乡。他们马上投入到工作中,天蒙蒙亮到厂里上班,夜里回家睡觉,每天行色匆匆,来不及观察镇子,更没有时间思念家乡和亲人。放假前,厂里员工聚餐,厂里发放礼品,晚上厂里放了两个多小时烟花,他对这里有了一点点归属感。厂里放假,四人结伴去市里,去了文化宫、歌剧院、火车站站前广场、大学校园……拿着券去了酒吧,溜了冰,看了几场电影,他有点爱上了这座城市。

“你们是不是总是能在山里挖到人参?”江珺好奇问。

“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那里,就算有人参,也都被祖宗挖的光了。”邓蓉蓉顿了一下,激动道,“每年春夏,我都进山捡羊肚菌、鸡枞菌、松茸、牛肚菌,每年秋天,好多外地人到后齐,我们把这些东西晒干,秋天拿到后齐卖,那些外地人可喜欢山里的东西了,一个外地人就能把我晒的东西全部买光。”

卖的钱不属于她,被哥哥拿去赌钱。

邓蓉蓉不懂反抗,就算父母用她换亲,让她给一个傻子当媳妇,她能想到的也只是向冯援朝求助,也不曾想过反抗父母。

和冯援朝来到这里,接触了很多人和事,看了好几场电影,她观察周围人,发现这儿大多数女人不会把男人当孩子照顾,女人不必时时刻刻勤劳,她看电影,电影给她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原来子女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当我们和父母意见相左,我们坚持自己的选择,子女不必愧疚,因为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独立个体,有了自己的思想,我们是自己的主人,可以做自己人生的主。

邓蓉蓉来到这里,她对父母心存愧疚,随着时间推移,父母养她长大,她却不能给父母养老占据了她的大脑,看了几场电影,见了更多人,认知被重组,这种思想在慢慢淡化,她整个人变得大方、开朗起来。

邓蓉蓉跟大家形容她拔开松枝、枯叶,看到一片菌菇的心情。每年上山捡菌菇,是她最开心的时候。

大家感受到邓蓉蓉的开心,也想感受这种收获的喜悦。

大家热热闹闹聊天,有人看到林北,问林北来这里干嘛。

“我今天去西南,带你们公费回乡探亲。”林北笑着对五人说。

冯援华、阿勇最开心,他们丢下手里的活,回屋收拾他们给父母、孩子买的东西。

冯一响悄悄溜了,和一个姑娘告别。

邓蓉蓉不想回去,因为她知道她回去了,如果被父母找到,她就回不来了。

冯援朝也有这个顾虑,又不放心邓蓉蓉一个人住。他不知道怎么安排邓蓉蓉,无奈找老板帮他出主意,林北建议他找胡翔媳妇丛枝,冯援朝不理解,林北透露他这次带胡翔出远门,冯援朝立刻懂了,拉着邓蓉蓉去找丛枝。

闺女最近长牙,哼哼唧唧闹个不停,冯援朝找上她,想让他家那口子和她住一段时间,冯援朝告诉她,胡翔要跟老板出趟远门,丛枝听了这句话,考虑都没考虑,立刻答应下来。丛枝把磨人的大胖闺女放邓蓉蓉怀里,甩了甩酸胀的手臂,开始给胡翔收拾行李。

“我跟人换了两张动物园门票,等他们走了,咱们到动物园看猴子。”丛枝对邓蓉蓉说。

“动物园?”邓蓉蓉这才知道市里居然有动物园。

“对啊,动物园,里面有猴子、长颈鹿、狮子,唔,还有一只大熊猫,去年被省动物园借走,和他们园里的熊猫相亲,听说母猫怀崽了,三月份母猫生崽,据说刚生下来的熊猫崽和老鼠差不多大。”丛枝难以相信那么大的大熊猫生下的崽子那么小。

“我们那里也有大熊猫,不过我没见过。”邓蓉蓉说。

“我下午就带你去寻找大熊猫。”丛枝说。

见邓蓉蓉和丛枝相处十分融洽,冯援朝回去整理东西。

大概中午十一点,胡翔带着一群人到厂里,冯援朝四人也到了厂里,林北找田朱福开了介绍信,回屋拿了两个包,带领大家前往火车站。

晚上七点,他们坐上了前往小林场的火车。

有了一次出远门的经验,这次大家从容淡定许多。为了缓解旅途烦闷,这次林北准备了几副纸牌,林北把纸牌分给大家,找了一个角落看书。

大家都是吃饭、玩纸牌、睡觉,林北比他们多了一个看书。

火车离小林场越来越近,在站台停靠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有人在站台卖橘子,个头和鹅蛋差不多大。这个季节居然还有橘子,林北像没见过世面一样打开窗户,身子探出窗户看筐子里的橘子。

那人见林北盯着他的柑子看,挑起担子跑过来:“老板,买点柑子吧,可甜了。”

“柑子?不是橘子吗?”林北惊讶问。

“和橘子长得像,但它不是橘子。”显然不止林北一个人产生这样的疑问,小贩不等林北继续问,继续说,“它这个季节开花,12月果子开始成熟,比橘子在树上长得时间长,比橘子更好吃,您买点尝尝。”

这个果子这么能长,居然在树上长这么长时间,林北对它的口感产生了期待,说:“你这一筐柑子都给我吧。”

“……好,好嘞。”小贩称了重量,刨掉筐子重量,收林北三块三毛钱。

林北多给他两毛钱,买下来筐子。

小贩把钱装好,把东西送到火车上才离开。

林北让大家过来自己拿柑子,自己也拿了一个柑子,怀揣着期待剥皮,皮比橘子皮厚,林北心里开始升起一种不好的预感,他吃了一牙柑子,眸子猛地睁大,甜八酸二,甜味把酸味综合的刚刚好,口感不是橘子能够比的。

林北见冯援朝四人吃柑子的反应和其他人不一样,他问:“你们那里也有柑子吗?”

“我们那儿没有,九襄有。”阿勇下意识回答。

冯援朝接过他的话,说:“那里柑子林种了几个山头,三四月份果树陆陆续续开始挂果,为了不影响今年新的果子的长势,果农三月底就要把树上长熟的果子摘掉。通常情况下,果农会扔掉一批个头小的果子,把个头大的果子半卖半送卖给小贩子,这时候,我们去捡他们丢掉的小果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