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这种钱你都赚
和哈定、柯力芝这些台前的政客相比,洛克菲勒、摩根这些财团家族,才是美国真正的掌控者。
乔治这些年一直都在俄罗斯,对美国财团的了解不多。
好在有约瑟夫这个内应,乔治才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洛克菲勒是美国石油大王,1901年摩根以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卡内基钢铁公司,成为美国钢铁大王。
梅隆家族是美国铝业大王,杜邦公司从19世纪开始,就是美国最大的火药生产商。
比较特殊的是罗斯柴尔德,他们并不是为投资德国而来,而是为贝尔福宣言。
代表罗斯柴尔德家族来庄园的,是贝尔福宣言的另一位主角,希伯来复国联盟负责人之一的l·w·罗斯柴尔德。
罗斯柴尔德希望能以投资,换取俄罗斯对贝尔福宣言的支持。
乔治颇为意外,贝尔福宣言又不是把希伯来人安置到俄罗斯,跟俄罗斯有啥关系?
还真有。
由于不支持贝尔福宣言,被英国威胁的汉志王国,转头就加入自贸联盟,让罗斯柴尔德如鲠在喉。
时下的汉志,由于没有发现石油,国力弱小,国内有多少人都搞不清楚,不值一提。
但由于俄罗斯的支持,汉志王国无惧英国威胁,这对贝尔福宣言能否落实有着重要意义。
乔治不重视贝尔福宣言的原因,和俄罗斯的希伯来自治州一样。
帝俄时代,希伯来人一直闹着要自治,由于历代沙皇的高压政策,一直没能如愿。
克伦斯基顺应民意成立希伯来自治州,希伯来人却因为位置偏僻不愿意前往,这下连那些同情希伯来人的俄罗斯人都没话说了。
贝尔福宣言也一样。
一直以来,希伯来人都想建国,能把一封英国政要的私人信件当做建国的立国之本,希伯来人只迫切可见一斑。
和希伯来自治州一样,绝大部分欧洲希伯来人对于巴勒斯坦并不满意,所以不愿意前往巴勒斯坦。
乔治所知的历史,是在小胡子上台,欧洲大规模排油后,希伯来人才不得不前往巴勒斯坦。
也就是从那时起,“贝尔福宣言”才被希伯来人奉为圣旨。
罗斯柴尔德在美国的声誉并不好,原因是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罗斯柴尔德由于不看好美国,撤回了在美国的所有投资。
这一严重误判,导致罗斯柴尔德在美国的影响力严重受损,至今没能恢复元气。
“罗斯柴尔德一直很想重回美国,但现在的美国,已经不是100年前的美国了。”
约瑟夫不大看得上希伯来人的所谓智慧。
从逻辑上说,罗斯柴尔德的选择似乎没问题,撤回投资并不是彻底放弃,而是等战争结束后重回美国,到时候凭借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实力,依然可以呼风唤雨。
美国人也不傻,一个见风使舵的家族式企业,即使实力再强,也不会得到美国的信任。
乔治看眼约瑟夫。
约瑟夫胸有成竹:“在美国的多尔戈鲁科夫家族,已经是美国的一部分。”
这就对了。
很多人都明白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真正到做事的时候,却忘得一干二净。
单轮大王头衔,多尔戈鲁科夫家族比洛克菲勒、摩根还要多一些。
多尔戈鲁科夫除了是汽车大王之外,还是电力大王,在通讯领域同样举足轻重。
罗斯柴尔德提出的条件,让乔治很不满意。
罗斯柴尔德希望以投资俄罗斯矿产资源,换取俄罗斯对贝尔福宣言的支持。
如果罗斯柴尔德要投资俄罗斯基础建设,乔治没准就同意了。
挖矿这种事还不是有手就行,随着工程机械越来越普及,矿产资源对于人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小,在乔治看来,罗斯柴尔德与其说是交换,不如说是以此进入俄罗斯资源领域。
怎么着,想从俄罗斯赚钱,还想获得乔治的感激?
又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案例。
既然态度如此不诚恳,自然不会获得乔治的回应。
先把罗斯柴尔德打发走,接下来才是重头戏。
以小约翰和小摩根为首的家族财团,希望参与到德国的重建计划中。
伦敦会议还在讨论赔款额,没有进入重建阶段。
美国资本对于海外市场的需求,已经迫不及待。
从纽约前往华盛顿的路上,小约翰就已经对乔治挑明,美国在国际秩序上,和俄罗斯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
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的遭遇,让这些资本市场的新贵们怒火中烧,小约翰和小摩根要狠狠教训那些欧洲资本市场的老钱,这和乔治不谋而合。
乔治没有将俄罗斯帝国的灭亡,归咎于英国和法国的背刺,帝国灭亡是俄罗斯自作自受。
乔治永远无法原谅的,是英国拒绝接纳尼古拉。
乔治很难想象尼古拉在知道这个消息后,内心该有多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