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龄女子一脸不耐烦道:“蒋公子你也出身名门望族,好歹也是大华第一内阁大学士家的大公子,你这样千里迢迢的追我过来,不怕被你父亲知道惩罚你吗?”
青年男子一脸讨好道:“为了芸妹,在下刀山下火海,万死不辞,更何况家父那一点小小惩罚呢!而且家父和家母对芸宁公主从小就喜欢的要紧,我们俩又从小青梅竹马…”
芸宁公主一把打断又要开始苦口婆心劝自己回心转意的蒋姓男子“够了,够了,你说的都是我六七岁的事情了,我早已经记不得了。但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我不喜欢你,也不会嫁你为妻的。至于父皇国宴上答应你父亲的事情,我管不着,但我劝你趁早死了这条心,如果你们非要拿父皇来要挟我,我必以死相逼,看父皇他老人家是更喜欢他的臣子,还是更喜欢他的小女儿!”
一想起这整件事情来,芸宁就气不打一处来,原来,在芸宁还很小的时候,皇上为了能更好的培养这个自己最疼爱的小女儿,就请翰林阁的蒋阁老来做她的启蒙老师,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芸宁很小的时候去过蒋府两次,但就这么点小事,被眼前这名蒋姓男子翻来覆去的拿来说事,那么久远的事情,自己甚至都已模糊了。而且这次父皇率文武百官给从瓦剌前线回来将士的洗风宴上,有点喝高了,竟然稀里糊涂的就答应了蒋阁老的提亲,把当今的芸宁公主许配给了蒋阁老家唯一的这位大公子——蒋正华。自己在得知这个晴天霹雳后,一气之下就离宫出走了:一方面气自己父皇平时怎么这疼自己那疼自己,临了了,对自己的终身大事竟这么草率,甚至都没来征询一下自己的意见,就把自己这么许配出去了。另一方面,她的贴身丫鬟牡丹打听到,这个蒋家大公子本就是草包一个,不仅整日不学无术,还极爱流连烟花之地,简直就是一个十足的纨绔子弟。
这次芸宁公主出来散散心同时,也顺带找自己最要好的姐妹——关凤,好好商量一下,事情最后该怎么收场,关凤向来古来精怪,鬼主意最多了,原来在御林书院学习那会,每次惹完祸,都是由关凤出主意迎刃而解的。可芸宁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刚出京城不大一会儿,就被这个蒋正华追上了,还一路纠缠不清的来到了天元城。
蒋正华对芸宁公主的美色那也是垂涎已久,再加上在那些酒肉朋友面前夸下海口,一定会治的这个素来以“刁蛮”著称的大华公主服服帖帖,所以才尾随而来。本来自己父亲已禀明当今圣上,圣上也答应了这门亲事,那这件婚事基本上已经板上钉钉。可那天自己翘着二郎腿在大厅喝着茶,正在幻想做驸马怎么怎么风光之时,听手下的小厮说,芸宁公主为了逃婚,打伤了东城门的守卫,带着一个丫鬟一路向西下去了。这到嘴的鸭子,还岂能让它飞走的道理,于是也来不及向父母禀告一声,带上几个家丁拍马赶来,别说,还真让他碰上了,可无论蒋正华怎么百般讨好和谄媚,芸宁公主是铁了心,如果皇帝不收回那道赐婚圣旨,她是死也不会回宫的。
至于老皇帝和蒋阁老这边,一个因为自己酒后失言,铸成大错,但金口玉言,又当着那么多文武百官的面,自己也不好收回成命。芸宁负气出走,这下可好,皇帝也终于有理由下来台面了,于是一路下令,沿路各途,好好暗中保护公主,任何人不得阻拦。蒋阁老呢,也几次面谕圣上,请求早点带回芸宁公主,皇帝也只是顾左右而言他,几次都把皮球踢回给了蒋阁老。碰了几鼻子灰之后,蒋阁老也学聪明了,看来用皇命逼公主就范这条路是走不通了,他也只能寄希望自己的那个草包儿子能在公主身边超常发挥,日久生情,从而俘获公主的芳心了。
这时窗外的大雪还是一个劲的簌簌的落下,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芸宁本来打算到了天元城直接去蜀山找关凤,也好甩开这个跟屁虫,可那个蒋正华也鸡贼的要命,他知道自己素来与蜀山无瓜葛,如果放芸宁过去,自己铁定要按规矩先拜访关雄他们一番,这样一番客气下来,恐怕好几天都见不到芸宁了。就软磨硬泡一番,才让芸宁答应下来,先来这家酒楼吃顿饭,酒食之间,自己也好好再劝劝,不过眼前的情景下来,蒋正华恐怕要失望了…
就在两人百无聊赖之际,就听楼下看台上的一说书先生口若悬河的讲到:“这一来不但玄难、玄寂大为震惊,连乔峰也颇出意料之外。原来这人却是快刀祁六。他悬身半空,时刻已然不短,这么晃来晃去,嵌在横梁中的钢刀终于松了出来。他身子下堕,说也不巧,正好跃在三人各以全力拍出的掌力之间,便如两块大铁板的巨力前后挤将拢来,如何不送了他的性命?乔峰怒道:“好,一切都算在我的帐上,却又如何?”恶斗之下,蛮性发作,陡然间犹似变成了一头猛兽,右手一拿,抓起一个人来,正是单正的次子单仲山,左手夺下他单刀,右手将他身子一放,跟着拍落,单仲山天灵盖碎裂,死于非命……”
“‘天下没人能让我乔峰十招,一招也不行!乔峰对聚贤庄各路英雄豪迈的说道’。咳,咳,咳!预知后事如何,且听我下回分解”,说书先生一收手中折扇,对下面一众意犹未尽的听客微笑道。
如果有前世的人在这里的话,一定会听出这是出自《天龙八部》“乔峰血战聚贤庄”的桥段,可这里的人对这个故事却十分的陌生,但同样也十二万分的着迷,经常是为了听这个讲书先生说这个叫什么《天龙八部》的故事,而特意来这家酒楼吃饭的,而且客人当中还夹杂着许多从别的地方专门赶来的同行说书人,就是为了能记住这个故事,回去也好混口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