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都市言情>香江:开局一百亿> 第396章 两地合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396章 两地合拍(1 / 2)

第396章两地合拍

80年代,作家可以说是既受人高看又确实能赚到钱的职业。

这时候,一个国营厂工人的工资每月也就二三十元,一年充其量三四百块。

但作家投稿到文学社并且通过的话,按最低千字6元的标准,随便一篇十万字的短篇小说,都能拿到600块,差不多可以抵工人两年工资。

更不用说那些可以拿千字15元的名家了,人家真的可以吃香的喝辣的。

但过这种神仙日子之前,绝大多数作家都要经历一段磨炼期,或者说新手期。

这时候,除非是兼职写作,否则都要靠家人养活一段时间,可能是一年两年,可能是五年十年也说不定。

方鹤轩就随手说了一些作家的名字,让刘天赐特别关注一下,属于提前锁定,提前投资。

之所以如此重视,也是为了梦工厂电影的长远考虑。

在香港这座借来的城市里,几乎所有有野心的人都抱着一种“赚一天是一天”的心态。

导致的后果就是几乎没有任何长远规划,只着眼于当下的利益。

体现在电影行业,最明显的案例就是香港的电影公司不重视编剧,至少目前是如此。

飞纸仔遍地走,但真正专业且伟大的编剧却屈指可数。

虽然梦工厂有专门的剧本委员会,但和好莱坞相比,还是非常业余。

为什么香港在新世纪以前的电影看着轻松热闹,却被人批评缺乏逻辑和无脑呢,不就是赚快钱习惯了,所有流程都在赶进度,剧本自然不会精雕细琢了。

不是说好莱坞心里有多么重视编剧,但人家也确实愿意为好的剧本砸下几百万美元的代价。

这就促使了不管是职业编剧还是作家,都在用心编故事。

好莱坞烂片多,不需要复杂剧情的特效片也多,但人家还是有不少剧本严谨出色的好电影的。

反观香港,直到后来的《霸王别姬》、《无间道》等出现,编剧们才渐渐有了些地位。

回头说内地,从80年代起,到90年代鼎盛时期,内地的很多电影基本都改编自获奖小说或者有影响力的作品。

有小说打底,改编后的剧本本身就不会差到哪里去,也许不够商业化,但艺术性和人文性确实高过香港电影。

方鹤轩不是什么文青,也重视梦工厂电影的自我造血能力,所以重视商业片无可厚非。

但这不意味着他只想梦工厂电影成为一家只会拍商业片的影视公司。

毕竟,这家公司未来一定会进军内地的,如果完全朝钱看,观众的口碑好不好先不说,但起码在很多内地同行以及官方眼中,格调太低了。

梦工厂电影致力于成为华语地区的迪士尼或者华纳,那就肯定不能跛腿和偏科,既要有票房不错的商业片,也要有能走出去拿奖的电影。

坦率的说,在纯文学以及小说文学这两方面,除了李碧华能拿得出手外,香港真的可以说基本没什么造诣。

而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又高度契合世界几大主流电影节,越是改编自名著的电影,拿奖的几率就越大。梦工厂想要在国外电影节上有所建树,最好的方式就是拍摄一些名著或者获奖小说改编的电影。

而且,这样的改编模式还有利于培养梦工厂的职业编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