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喜欢当凯子,季良也一样。『伍九文学书友上传』所以在真正动手做实事之前,季良还是决定自己亲自走走看看,毕竟龚虹和柳青都是感思维,季良担心两人同情心大盛的情况下,看不穿人家的演戏作秀。
季良走这一遭,看到的的确尽是让他都忍不住感到心酸的景象,避难所的人们衣食无着,时刻都在饥寒交迫中挣扎,为了取暖,他们像孵卵期的企鹅一般,好多人聚在一块,彼此依靠,挺过一个又一个寒冷的日子。因为缺乏各种物资,在这里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房间,而是在尽可能少消耗物资的情况下,弄出几道防寒的栅栏,这避难占地面积才1万多平,也就是不到点两个正规足球场,却住着近6000人,且靠近山谷内中线的地方有着大片的空地,设施有多差,住的又是如何拥挤,由此可见一斑。
惟一值得称道的,就是这里的人神状态还算不错,季良能感觉到他们眼神中透出的那种对好日子的渴望,与此同时,并没有发生扑出来抱着大腿苦苦哀求、只要给口饭吃、干什么都行的戏码,这让季良对这个避难所管理者的能力高看了一眼,人们的尊严尚在,团队的约束力也不错,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讲,这里的人要比莲花堡人更值得投资。
是的,投资,不是施舍,也不是纯粹的赐予。情况再糟糕,季良也不会提供完全免费的服务。这是季良给自己一早定下的规矩。当然,那种一餐半饭的小恩小惠不在此列,而是指对他而言。有一定损耗的、时间、物资,都算。
说起来。对现在的季良而言,辛苦个三五日,消耗些并不昂贵的材料,就能让这里的幸存者生活大大改善。而且,他自己也能通过实践作,总结经验,使得相关技艺愈发湛。但、规矩就是规矩。他有充分的理由将之维系。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其一,他的能力不是凭空长出来的,出生入死、勤勉奋进,才有今日之才智积累。不能说因为有了大的技术落差。就一概白送。其二,人是不识惯的,就算不考虑欲壑难填、得寸进尺这些因素,也要考虑对日后工作展开的影响。免费赠送这种伟光正的先例一开,那以后该如何收费?
走访了避难所,了解了幸存者们的生活状况,季良又出了营地。来到被称之为葫芦底的后山坳细细的查看了一番,并且使用了测量勘察用的兵蜂。~当初他还在北安二中读书的时候,就对机工士们的兵蜂充满了好奇,不过真正了解其运作原理、并尝试着自己动手制造,还是从加入星尘公司开始的,无论是技术支持、还是材料支持,星尘公司都为其内部有心上进的成员、提供了一个不错的研发平台。像季良用来存放傀儡的筒式存储器,也是在那时候制造出来的。
在机工士手中。兵蜂是非常全面的助手,季良只是习惯于它所带来的方便。所以涉猎并不深入,除了勘测。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侦查。像东行以来,季良每日都选在下午和后夜行路,风急雪劲,本不能正常视物,如何确认路线?便是兵蜂一早侦查勘测后、制定路线,并留下导航坐标的结果。若非如此,那只能是跟着感觉走了。
转悠了一圈回来,季良对这个叫做葫芦谷的避难所已经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眼看着天色渐晚,柳青和龚虹已经在张罗着做晚饭,季良则辅导了一会儿妞妞的课业,随后拿出纸笔,开始写写画画,使用符文法阵组合,是个细活儿,需要代入一系列的数据,季良没的计算机可用,只能是靠手动,算完了还得反复验算,最终确定后,据数据对符文法阵组合进行调整,这样,施法核心才算是完成。
正工作着,有人敲门,柳青在围裙上擦了擦手,去开门,原来是避难所的人送晚餐来了。
能够看的出来,送来的这一顿晚饭,避难所的人是花了心思的。首先送饭的人,明显是梳洗过的、干干净净、脸色虽不健康,但眉目清秀,很讨喜的一个女孩子。其次,用的餐具,虽是拼凑来的,但明显很讲究、也很细心,为了保温,用了不少棉布毛皮,都是挑干净的、卖相好的。第三,饭食、说辞也明显是费了思量的,东西不好,但算是本地的风味饭菜,请大师傅换换口味。
季良并没有推脱,而是叫柳青、龚虹,将这饭菜收下了,只是在这女孩子临走时,让她一个小时后来收盘盏,顺便叫避难所的管理层代表来一趟。
一家人吃着避难所提供的饭菜,龚虹能辨认的出,不算丰盛,但确实可以称的上有风味特色。细心的龚虹辨认出,好几道菜,都是以今天从杨家崖那里运回来的食料做的,饭桌上说起这情况,季良则告诉她,此时此刻,这避难所的管理者们,吃的是有些腌菜菜丝和两个薄薄的小圆片火腿肠的面糊糊,菜丝、火腿肠和几滴植物油,都是这一餐特别加的,避难所所有人今晚吃的都是这个。
原来,生多疑的季良使用了监控眼,耳听眼见,这里的人们是不是两面三刀,尤其是管理层的那些人,是不是人前背后各有一套。不过结果挺奇葩,曾是木瓜坪乡政府机关出身的避难所领袖,真就是人民的好干部,也难怪这里的条件如此困难,人们却仍能矜持守礼,不失希望。
葫芦谷避难所的领袖是一位三十出头的觉醒者,先前虽是率众亲迎,季良却是没有露面,所以现在才察觉,看这人一脸风霜,神情间难掩疲惫之色,季良心道:“这也就是觉醒者,换成等闲,劳心劳力、又跟大家一块同甘共苦。一早就成了焦裕禄,把自己累死了。当官儿。也真是要分三六九等的,像这种情况的,绝对算是个苦逼职业。”
这领袖见到季良,就仿佛过去跑款项的见了管事的官儿,自矮三分、态度殷切,自报家门之后,都是您、您的称呼。极为恭敬客气。
这个做派,季良其实是不喜的。没人喜欢当孙子,这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曲意奉承只因有所求,可心里必然不舒服,偏偏季良也不觉得被捧着是种享受。马屁拍在马腿上。何苦来哉?当然,这事也不好明说,季良还是他的老一套,开门见山说明自己请这郭维民来的意图,言辞口吻之间,带有很凸显的个人风格,郭维民能否由此而判断出季良的喜好。那就看他是不是够机敏了。
事实上,这点真不用季良心,郭维民好歹也是机关里锻炼出来的,这点眼力劲绝对有,不动声色间,点头哈腰的那套便收起来了,依旧尊敬客气,不过说话不再拐弯抹角。如此一来,两人的谈话很快步入了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