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都市言情>行商坐医> 1489.第1489章 名医误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1489.第1489章 名医误区(1 / 2)

第1489章名医误区

旭日东升,晨光渐盛。

一如既往,起床后,边沐先是打了套“五行拳”,将周身筋骨、血脉全都舒展了一下,直到后背微微发汗,边沐这才上卫生间换了套衣裳,替换下来那套扔进洗衣机先泡着。

发糕、白水煮蛋、山药夹心蒸饼,一大怀牛奶,一碟五香生米,一份鲜姜片腌制的小咸菜,一边吃着,边沐信手在旁边茶几上翻了几页目录。

不看则已,没过多一会儿,边沐心下不由暗自一惊。

成书于民国之前,具体年份已经难以查考了,旧纸旧版,不是手抄本,是真本,作者自称复姓淳于,估计是化名,这号民间奇人只求留文于后世,不求显达其名。

淳于先生自称是位军医,留过洋,大江南北行医数十年,算是比较早的那批西为中用的中医新派人物。

根据五册书罗列的目录,边沐惊奇地发现,这套旧书真不如翻译为《名医误区》。

打公元1032年出生的钱乙谈起,再到公元1110年出生的刘完素,那位淳于先生将包括张子和、李东垣在内的“金元四大家”品评了个遍。

不止如此,“熟地派”代表人物,张景岳(1563年-1640年),傅氏女科代表人物,晋阳傅山(1607年-1684年),温病派代表人物,吴鞠通(1758-1836),乌梅学派,刘鸿恩,火神派,郑钦安,他都了如指掌。

随后,从张锡纯再到承气派曹颖甫,还有那位名动一时的吴佩衡(1888-1971年),另外再加上小剂派名宿李翰卿,他是一个不落地评议了个遍。

那些名动一时的大名医在那位作者眼里多有不是之处,边沐平时比较欣赏注重清络、清营、养阴三法的吴鞠通,特意挑取关于吴鞠通的段篇章仔细研读了半天,边沐发现,这位淳于先生立论大胆,注重临床一线实践真实经历,基本将吴鞠通比较明显的失误、不足之处提点了个底掉儿。

渐渐的,边沐也就把早餐一事忘到一边了,看着看着,不知不觉间,后背再次泛起一层淡淡的细汗。

那是让淳于先生给吓得!

一直以来,虽说边沐并不局限于“金元四大家”、明清、民国年间诸位名医巨匠的新见、创见,当然,更不迷信所谓的一部《伤寒论》定千古那套泥古不化的教条,但是,以他经历的临床实践经历加以印证的话,边沐还是认定那些名医巨匠绝对不是凡人,个个极富大智慧,远不是今人所能完整想象、揣测的。

而且,边沐认定那些名医巨匠个个天赋异禀,在某些方面早就或多或少超出《伤寒杂病论》的基本学术体系了,至少在基本内容方面是有所增扩的,当年上学那会儿他就写过类似的论文提纲,只是时间有限,又没有任何临床经验可以佐证,边沐这才没有费宝贵时间做进一步揣摩。

一大早突然接触到类似内容,边沐确实吃惊不小。

“啪嗒”一声,筷子掉地上了,边沐这才意识到自己早饭还没吃完呢,抬头再看墙上的挂钟,再不走可就要迟到了。

拿起一个白水蛋吃了几口,拾掇拾掇边沐匆匆出门打车直奔“四季港湾”小区出门诊,手边拎一购物袋,无纺布材质那种,里面啥也没放,就搁了那五册旧书。

途中,边沐挑出第三册又翻了几页,渐渐的,他意识到所谓淳于先生绝对不是某个真人,那是一群有识之士的化名,这五册旧书应该是个合集,集集体智慧于一身的合集。宝贝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