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玄幻奇幻>新中华民国史之戏说张作霖> 第八十二章新人新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八十二章新人新象(2 / 2)

当然,他这样不可能没有回报,按照密约,他将会当选宁夏省首任民选省长。这也为把宁夏和平的并入同盟打开了大门月份,宁夏银川到临河的铁路也已经贯通了,宁夏已经同同盟形成了快速的对接,经济的发展必将进一步提速,宁夏议会召开,虽然使得马家似乎在政治军事上遭到了一点损失,但是由此带来的由于与同盟障碍的消失而产生的经济机会足以弥补马家的损失,这实际上是一件名利双收的事。

月,我批准了孔祥熙提交的绥新铁路计划。该计划打算从临河开始沿着戈壁南缘向西延伸,经过宁夏的额济纳县的绿洲进入新疆,走镜儿泉、沁城、哈密、鄯善北、吐鲁番北、迪化、昌吉、乌苏、精河最后到达边防重镇霍城。由于宁夏已经被同盟从经济上控制,而由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存在,以边防名义修建铁路也不会受到阻碍。本来沿着黄河、河西走廊进入新疆传统主要道路的自然条件较好,但是这条道一方面要比现在的长600公里以上,另一方面,张广建这个儒生死不开窍,好像和我有愁似的,这使得甘肃成为皖系在西北的一个孤立的坚固的堡垒。由于不想同皖系翻脸,因此通过陕北陈树藩领地的交通线仍然得到维持。不过,此次的在此碰壁也是我下定了驱逐张广建的决心。

甘肃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繁荣,但是自从明代以后海路大通之后,甘肃就逐渐没落了。这个省地形狭长,相对来说,土地较为贫瘠,但是牧场倒是不少,北方草原上的养羊浪潮也影响了这个边远省份。尽管如此,甘肃由于距离的关系,经济比宁夏落后不少。张广建在很大程度上可说是一个中国传统的文人,这个使得他有时候有一种倔脾气,不过他这种无原则的倔脾气我到一点不欣赏。

张广建当年带少量军队入甘肃,利用甘肃各部之间均衡巧妙的维持了督军的地位,保证了地方的和平,还利用中央的支持先后建立新建军左右两军,大概每军相当于一个师。如此手法也足见他不是一般的人物,传统的文人能够混在官场上的那个都是这样,都象老狐狸一般。袁世凯倒台后,张广建很自然的倒向了作为他同乡的段祺瑞,颇让他安稳了一段时间。但是,北京战争后,风云突变,皖系中央倒台,幸好皖系的实力犹存,他才能继续坐在督军的位子上。但是,宁夏、青海的分立却让他心痛万分,多年的估计的事终于发生,尽管他也毫无办法。

好在同盟那时刚刚经历大扩张,还没来的及消化完毕,而宁夏那时还不是很听话,甘肃周围的军事力量对比还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宁夏、青海毕竟地少民贫,不过令他担心的是宁夏向同盟越靠越近,今年更是创立宪法,准备废督。这让他感到了寒意,他是不赞成民主宪政的,而且湖北的光荣革命更是让他心寒不已,他的保守控制使得甘肃原本就欠缺的民主派更难获得发展,因此甘肃的民国党势力相当弱小的,这也使我为如何渗入甘肃颇伤脑筋。

原来的甘肃共有八大镇守史,也就是宁夏、陇东、陇南、河州、宁海(西宁府、青海)、凉州、甘州、肃州,各地的兵力在5000人到10000人不等,而省府兰州则有他做镇,势力相对均衡。八大镇守使中,肃州(酒泉)吴桐仁、陇南(秦州)孔繁锦、陇东(平凉)张兆甲、河州(临夏)裴建准为汉族人,而宁夏马祥福、凉州(武威)马廷镶、甘州(张掖)马麟、宁海马麒为前清著名的回族的河州三马马千龄、马海晏、马占鳌的后代,他们自半个世纪前盘踞甘肃以来,一直为尾大不掉的地头蛇。自从宁夏、青海建省,镇守使自然少到了六个,不过这也没有使形势发生根本改变,只不过宁夏和青海得到升格而已。

去年和胡适的谈话使我的灵性大发,我开始注意到肃州敦煌的文化遗产,这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宝库,也是甘肃曾经的繁华的见证,自本世纪初以来,这里屡屡遭到西方人的野蛮破坏,这个小小的地方见证了野蛮和文明的矛盾逻辑。我自去年就开始派出cia的特工人员和中科院国学所得专家前去敦煌,名为考察,但是暗地里还作者调查的特殊工作。

而现在我的手里就拿着令我心痛的纪录,1900年王道士发现“藏经洞”千年经卷文书数万卷;1905年俄国奥勃鲁切夫强行换走莫高窟经卷文书两包;1907年英国斯坦因骗去莫高窟经卷、文书24大箱,绘画绣品5大箱;1908年法国伯希和挑走“藏经洞”珍贵经卷等数千卷;1911年斯坦因再临莫高窟,又骗得佛经600余卷,俄国人鄂登堡率团至莫高窟,盗走经卷一批。

几十年来敦煌已经震惊了全世界,她已经成为中国举世无双的文明的标签之一,无论怎么样我也不能让她重蹈圆明园的覆辙。而如今,我还要让她为我完成一个特殊的使命,那就是赶走张广建,为甘肃带来一个英明的主人。而我好奇的那个为中国带来了骇人听闻的文化灾难的王道士究竟是何许人也?报告中已经调查的一清二楚,而且还是注明这时他口述的。

“余俗名王圆箓,祖籍湖北麻城县,道光三十年(也就是1850年)生于陕西。因家乡连年灾荒,生活所迫,出外谋生,流落于酒泉,遂在此期间入道修行,人皆称余为王道士。后云游敦煌,登三危山,发现莫高圣境,感慨万千,急呼‘西方极乐世界,乃在斯乎‘。余遂长期居留于此地,以享余生”哎,又是一个可怜人!

我看到了结尾,只见末尾署名“北大国画系杭州常书鸿于民国22年公历10月15日”这是谁?能想出这个花招也算有心思之人。不过我以无心深究,因为看到这些报告,虽然觉得以此为借口肯定能够实现目的,但是对着这个只感到“感慨万千,急呼‘西方极乐世界,乃在斯乎‘”的人,我的心中不免郁闷,我心中按下决定,由生之年,定让流失各地国宝重回中华圣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