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回家了几天,但宁远适应能力很强,迅速收心。
接下来要拍的,就是花荣辞了官,专程在城门口等着宋江,伴他去赴任。
这时候李雪刀的妆容和神态又改变了不少,不仅仅是年龄的增长,须发间有了白丝,还有面容精神中,难以掩饰的疲倦眼神。
当然,花荣的形象也有了变化,虽然依然是身长如玉的温润气质,但眼神中多了历练后的淡然。
花荣的性格就是不浮不躁的儒将,当然这也跟他射箭有关,毕竟想要射好,就必须平心静气,内心的一点浮躁都能影响结果。
在宁远的分析中,可能就是在终日练箭的过程中,养成了他沉稳、内敛、冷静的性格。
当然,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忠,始终如一,尽管他有本事,还有“资历”可以放手一搏‘五虎将’,但他的‘不争’,在宁远想来,这恰恰是花荣真正体谅宋江、支持宋江的具体表现。
在之前演绎的时候,尤其是战争场面,宁远一直遵循这点,但也没忘记展示花荣的雄姿英发,那种一箭定乾坤的骄傲,并不是心理上,而是风采上的骄傲。
而现在,他的忠心继续保持。
看到宁远站在城门外的树下,面带微笑的看着自己,骑在马上刚出城门的李雪刀愣了愣,然后翻身下马,走了过去。
这段拍完后,就该是两人的对话。
现在不像之前,宁远的第一场戏,因为场地和拍摄的主体不同,需要一句一镜头的来回切换。
而这里,就可以宁远这边和李雪刀那边各架一个摄像机。
在开拍前宁远和李雪刀就商量好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拍长镜头,一条过,节省时间不说,还能让情绪和表情都呈现最好的状态,所谓一鼓作气,就是这样。
刚刚摄像师和导演在那儿捯饬了一会儿,最后说可以,于是,宁远和李雪刀酝酿了一下之后,就开拍了。
“花荣兄弟,你怎么在这儿?”李雪刀开腔道,一脸的诧异。
而同时,在李雪刀身侧的摄像机,也在记录宁远。
原版的修庆演到这里的时候,神色间有一丝淡淡的愁绪,但宁远觉得这种诠释,放到这个时候还是不准确的。
原版可能是想通过这点来预示他们的结局,但花荣一生无欲无求,他的追求就是宋江,所以,辞官后能跟在宋江身边,即使理由是担心他的安危,但也应该是欣喜的,是那种可以陪伴身边的满足。
更何况,经历了这么多风雨征战、兄弟凋零,花荣更应该看淡这些,只有从容不迫的豁达。
所以,面对李雪刀的诧异,宁远笑了笑,抱拳道:
“专等哥哥。”
说起来,演这部戏的时候,宁远涨辈儿了,跟李雪刀兄弟相称,毕竟平时他跟李雪刀都是以子侄自称,管李雪刀喊叔,管他夫人喊婶。
李雪刀眉毛一挑:“有事?”
“我已向省院交了官印。”宁远像是随口说出来一般轻松。
而李雪刀眉头立刻蹙了起来:“这是为何?”
“随哥哥去楚州。”宁远平静道,连他的眼神都古井无波。
面对李雪刀不解的神色,宁远洒然一笑,这时候才神色微微一沉,缓缓道:
“朝廷奸党一直想加害我们兄弟,哥哥一人去楚州,我不放心。”
不过宁远的严肃没有持续多久,这时候再次笑了笑:“交了官印,我就是闲人了。”
说到这里,宁远抱拳看向李雪刀,神色坚毅:“愿终身陪伴哥哥。”
李雪刀呆了呆,有些不忍的拱手道:“唉,这怎么行呢?”
说完,他诚恳道:“不行不行。”
一边说,还一边摆手。
宁远却执着道:“我已和吴用哥哥说过了,他说有个人在身边,兄弟们也放心。”
顿了顿,宁远再次笑了起来:“生米已经做成熟饭了,走吧!”
声音大了起来,那种洒脱劲儿,宁远拿捏得当。
这一段就算拍完了,其实时间也就一分钟左右,但就算这段,没有用心的准备,不揣摩透人物,在这里就表现不出那种气氛和感觉。
更何况,长镜头对演员的要求都更高。
不过,在水浒剧组,因为李雪刀和宁远的带头,很多技艺精湛的演员,只要条件允许,都会这么做,毕竟对于他们来说,拍十秒是拍,拍一分钟也是拍,关键两个镜头之间还有间隔,浪费情绪,还不如一下子拍完。
这段拍完后,稍微停顿了一下,摄像机调整,出现李雪刀一半,主镜头在宁远那边,他走到树下,一边解马缰一边随口道:
“我已是天不管地不管的闲人了,就算跟哥哥混口饭吃,总行了吧。”
说这番话的时候,宁远依然保持着那种轻快的洒脱劲儿,笑意盎然,即使在这寒冷的冬天,也依然让人如沐春风。
不仅如此,虽然面容有了些许改变,但不变的,是一如开始相见的那份纯真眼神。
解开缰绳后,宁远动作麻利的翻身上马,非常熟练。
因为镜头的连贯性,这里直接往下拍,宁远上马后,就朝李雪刀那边挥手,不过不是对着他,而是对着那边的下人道:“走了走了!”
在这之后,才拍正常顺序的李雪刀的反应。
他呆呆的望着宁远那边,眼里有些微的感动,毕竟他是内敛的人,继续有情绪释放,也需要收着,这个度,他从始至终把握得很精准。
这场戏很快就拍完了。
随后拍的,是宋江回老家,祭奠亡父的戏份,不过这里宁远就一句词,大部分都是李雪刀的。
而宁远那句词,还是吴用和李逵来看望宋江,四人坐一起吃酒的时候,演李逵的赵晓锐跟宁远的对手戏,就是李逵当官当得憋屈,想跟花荣换换,花荣当然不肯,开了个玩笑,四人哈哈大笑。
在这之后,又过了两天才轮到宁远的戏份。
这里,已经是楚州的戏份。
宁远和李雪刀坐在一起下棋,一子落定后,宁远随口道:
“哥哥,离这里不远处又一片水泊,唤作蓼儿洼,四面都是水港,中间有座山,峰峦勾连,竟和梁山水泊一模一样。”
演完这番后,再次开拍,宁远站起身,凭栏眺望,指着远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