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都市言情>影帝重回十八岁> 293、改编与演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293、改编与演技(2 / 2)

这天,他们在‘梁山’这边拍结局的戏份,是饰演吴用的宁晓志的个人戏。

剧情也很简单,就是吴用抱着宋江三人的骨灰罐,从楚州回到梁山安葬。

尽管原著写的是宋江、李逵和后来的花荣、吴用他们土葬在廖儿洼,再加上对古代入土为安的既有印象影响,如果因此就认为改编的火化是bug,这是不对的。

实际上,火葬在华夏有几千年的历史,最早是因为战争,很多官兵死在遥远的外地,那么多遗体带回去根本不现实,想要回家安魂,只能火化,后来演变成对爱国捐躯的一种褒扬。

不过真正让普通大众接受,还是唐宋时期。

一个原因就是佛教的兴盛,让民众相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去往西方极乐世界,尤其是两宋时期,佛教兴盛的汴京、冀省、两浙、闽省、川省,火葬同样接受程度很高。

再一个,因为有这种风气,家境不好的民众就不会觉得火葬是丢人,为了省钱,也通过这种方式下葬。

最后就是少数民族的影响,北宋诗人王禹偁的《东都事略》记载:“近代以来,遵用夷法,率多火葬。”

因为这种风气,那时候很多大城市都有火葬场,叫做化人场,南宋都城临安,最多的时候达到十六个。

其实从宋太祖赵匡胤的时候,就下令禁止过,但收效甚微,而后来程朱理学开始,他们都上书禁止,依旧相当于一纸空文,直到南宋灭亡都没禁住,尤其是两浙路,连富人都以火化为追求。

不过,到了明清时期,在宋朝刚开始影响力还不大、元朝根本不在乎的理学,开始发扬光大,官府以残忍为由,下令禁止,这才慢慢废除了。

说来也让人无语,那时候不让烧,偏要烧,而到了现在,让烧,偏要偷偷埋。

所以,水浒这个北宋末年时期,火化不仅不是bug,还是风尚,穷人为了省钱,富人为了追求极乐,都这么选。

此时宁晓志坐在的摇摇晃晃的牛车上,头扎孝巾,神色凄凉的抱着宋江的骨灰罐,身边放着李逵和花荣的,眼神空洞无神。

这时候,他的妆容也跟之前他和李逵去找宋江的精神不一样,头发花白,面容憔悴。

一路都没有台词,但那孤独的、可怜的模样,让人看得心酸。

在这中间,拍了一幕吴用抱着他们的骨灰罐,经过断金亭的画面。

曾经,林冲为了纳晁盖、吴用和阮氏三雄等人入伙,在这里火并了白衣秀士王伦,也是多少次进出梁山的必经之地,取的就是“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意思。

但现在,镜头所过之处,一片残破,还有蛛网随风飘摇。

“看看,这跟当年梁山好汉齐聚的盛况,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李雪刀感叹道:“不仅是这样,断金亭三个字本来就是兄弟齐聚的寓意,而现在隐含的意思,也是兄弟不再,断金亭就荒废了。”

宁远点了点头。

其实从梁山之后,征伐天下的戏份时,剧组就有意让这里荒废,不仅这里,还有聚义厅那些地方,还专门捉了些蜘蛛,弄来一些灰,到处撒,就为了‘做旧’。

梁山后山有座墓园,这里都是分封前,梁山好汉的埋骨之地。

因为是冬天,草木枯黄,同样一片荒凉的景象。

在开拍前就准备了三座坟茔,并立了碑,所以直接拍吴用在墓前烧纸钱的镜头。

依然没有一句词,有的,只是燃烧的轻微声音,和坟头压着纸钱被北风吹动的声音。

宁晓志木然的坐在墓前,用树枝拨弄着燃烧的纸钱,有一搭没一搭的。

赶车的老汉,佝着腰坐在宁晓志身后的牛车上,微微喘着气,一副有气无力的模样,看向宁晓志背影的眼神很复杂。

“之所以出现他,你觉得是什么用意?”李雪刀问道。

宁远沉吟道:“接下来就是吴用在聚义厅自缢,这个老仆,将会帮他收尸?”

李雪刀点了点头:“差不多,除了这个,也通过他此时的面目,表示吴用的结局也是一样。”

“就跟当初宋江在楼上那番话一样。”宁远恍然。

宁晓志一个人在那里无声的烧纸,虽然一片静悄悄的,但也依然让人眼神离不开他。

他演技当然厉害,曾经拿下第三届华夏话剧金狮奖的演员,也拿过梅花奖,演出的话剧几十部,除此之外,在2015年以前,他每年参演的电视剧也至少三四部,虽然大都是配角,但只要出现,观众看的时候就不会忽视掉。

就连杨蜜那部《盛夏晚晴天》的肥皂剧,他在里面演刘凯威跟班谢创的父亲谢照厚、乔氏那位奸诈的董事,把一个奸诈的笑面虎演得栩栩如生,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跟他对戏的那些人,看着就是演,而他,就是那个人。

说起来,这部水浒里,拿过金狮奖的还不在少数,饰演童贯的雷格生,饰演高俅的魏宗万,就拿过89年第一届的金狮奖,而且雷恪生还拿过梅花奖。

当然,李雪刀也拿过梅花奖,拿梅花奖的还有演林冲的周野芒,另外白玉兰和佐临的话剧奖也都拿过。

演卢俊义的王卫国也是如此,梅花奖、白玉兰奖都捧过。

这样的大腕,在水浒传里还有很多,当然,也有不少人虽然没有拿过奖,但演技也丝毫不逊色于他们。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用心,或许也跟张绍林、任大惠他们选角的郑重,和高标准的要求有关。

看到墓园里,在不远处的那座‘林冲之墓’,李雪刀忽然感叹道:

“说起来,之前林冲之死的改编,就非常不错,因为我把高俅放走,气得他吐血而亡,那一幕看起来真是太揪心了,不过这样一来,远比他战死沙场更显得讽刺。”

宁远也点了点头:

“那一幕我也印象很深,最后死的时候太凄凉,跟我们在另一边因为可以招安的兴高采烈形成极大的反差,摄像机还给墙上的盔甲一个镜头,这样勇武的人,没有战死沙场,却是这样一个结局,太让人唏嘘了。”

李雪刀说道:“所以啊,后来我在那儿哭,不是演,是真的心里难受,好的剧情设计,真的能调动演员的情绪。”

宁远深以为然的再次点了点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