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两名主将此刻也是挥舞着兵器,展开了一对一的厮杀。奈比海砍出一刀,李信反手就是一剑,二人杀的是难解难分。
五十余招过后,二人平分秋色。李信回马持剑,怒视着奈比海,对于这样的结果,年富力强的他显然很不满意,毕竟奈比海要年长他十几岁,在他看来,若是与奈比海战成平手,简直就是耻辱。
于是,他没有任何停歇,立即策马上前,一剑刺向奈比海的面门。
奈比海忙歪头闪避,同时用弯刀格挡剑身。一刀一剑激烈摩擦,闪出大片火花。
随着火花散尽,奈比海成功接住李信的一击,接着他便还以颜色,挥动弯刀朝着李信腰间大力斜砍过去。
李信虽避无可避,却并不慌张。他立即抽回长剑拦在腰间,在挡住弯刀的一刻,他左手顺势朝剑身拍去一掌。
这一掌势大力沉,以隔山打牛之势直接将奈比海的弯刀弹开。
奈比海的弯刀连同握刀的右手震个不停,一股巨大的酥麻疼痛感也不断袭来。他强忍剧痛,一边稳着右臂,一边在心中暗叹道:“看来是老夫大意了!想不到这小崽子力气这么大!”
可奈比海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一击得手的李信又持剑再次袭来。无奈之下,奈比海只得提刀迎战。
顷刻间,二人再次展开搏杀。李信剑势威猛,招招致命,奈比海则是见招拆招,沉着应对。二人胯下的战马也是嘶鸣不断,相互角力。大战百余回合之后,二人依旧不分伯仲。
不过,李信毕竟有着年轻的优势,无论是体力还是耐力都要比奈比海高出一筹。所以在一百多回合之后,李信开始逐渐占据上风。他频频出手,直奔奈比海要害之处。奈比海只得被动防御,甚至连伺机反击的机会都找不到。
好在,奈比海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几十年来累积的战斗经验比李信丰富的多。他虽处于被动,但是保证自己全身而退还是有把握的。
就在二人激战正酣之时,两翼的天策军中军也朝着被箭矢几近射穿的秦军包围圈北侧发起了强力冲锋。
仅仅一次冲锋,天策军中军骑兵便冲破了秦军的包围圈,将秦军步卒撞得落花流水,并为身陷重围的弟兄打开了缺口。
紧接着,兵合一处的天策军骑兵便按照奈比海事先下达的命令,脱离了战斗,从包围圈北侧的缺口快速撤离。
秦军士卒见状,急忙上前围追堵截。可惜,两条腿终究跑不过四条腿,秦军紧赶慢赶,还是赶不上天策军骑兵的速度。不到一会的功夫,天策军骑兵便已大部冲出了包围圈。
奈比海见状,自知时机已到,便不想再与李信纠缠。他闪开李信一记重击,接着便大力挥刀斩向李信面门,趁着李信格挡之机,他立即回马向北撤离。一边狂奔,还一边大呼道:“撤!快撤!”
李信经一番苦战仍未击败奈比海,自然不想轻易作罢,立即驱马上前,狂追不舍。
然而,李信胯下的虽是宝马,但奈比海的也是良驹,一阵你追我赶之后,二人始终保持着三四十步的距离。李信好几次眼看着就要追上,奈比海却一个加速又跑远了。
见此情形,李信不禁产生了些许迟疑,追赶的步伐也稍稍放慢了一些。毕竟,在他的心中,还是想以求稳为主,不想太过冒进。
可奈比海就不同了,闻得李信追赶的马蹄声越来越远,他暗叫不妙,倘若李信就此放弃,那么他们今晚所有的努力和牺牲就全部白费了。
情急之下,奈比海立即抽出强弓,挽弓搭箭。紧接着便是一招回头望月,朝着李信面门直直射去一箭。
奈比海的箭法虽不及李怜云,但在整个山戎一族也是最顶尖的存在。这一箭刚猛迅疾,如闪电划过夜空。
李信见状,大吃一惊,急忙后仰身躯。
“嗖”的一声过后,利箭从李信头顶飞过,正巧射穿了李信头顶的小冠。
“啊!”李信大叫一声,瞬间变得披头散发,狼狈不堪。
直过身来之后,李信的第一感觉不是愤怒,而是阵阵后怕,背脊发凉。倘若他刚刚动作稍慢半拍,利箭射穿的恐怕就不是他的小冠,而是面门了。
不过,仅是片刻的惊惧之后,李信便恼羞成怒,挥舞着长剑咆哮道:“老匹夫休走!本将今日若不杀你,便誓不为人!”说罢,他便策马狂奔,朝着奈比海追去。显然,此时的他已经气急败坏,彻底失去理智。
见一击奏效,奈比海也不含糊,立即拍马加速撤离。紧接着,两军便在各自主将的带领下展开了一番追逐战。奈比海率领剩余的一万余天策军骑兵朝着燕山城方向疾进,而李信则是连大营都不要了,率三万余步卒居后穷追不舍。
黎明时分,两军便已全部进入燕山郡境内。
与此同时,在辽河遭遇小败的王贲一部,也开始拔营起寨,再次涉水渡河。尽管之前吃了败仗,但他们并未放弃向北进攻。
而他们如此大胆弄险的原因也很简单。一是他们尚未见到神武军,所以为了配合王贲主力的行动,他们必须尽一切可能继续向北进击,以调动神武军。二是领兵的几名副将都以为苍狼军大势已去,之前的小胜不过是回光返照,所以几人都有些轻敌。
然而这一次苍狼军也很给秦军面子,王玄并未率军截击中流,而是命两万余苍狼军一分为二,潜伏于辽河北岸的东西两侧。
两个时辰之后,秦军终于全部过河。由于未见苍狼军踪迹,几名秦军副将便率部在案边休整,用完早膳之后,他们又立即朝着柳城方向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