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城紧挨三个江苏重点开发区,驰道网已然建成,南,东临太湖与应天府连成相连,周边的常熟、镇江、常熟、松江等府更是交罗紧密,四通八达。
在江南一代,开发区虽然建立较晚,但其发展却比之海都、西南几省都要迅猛的多,海都开发区虽然交通便捷,但当时提出建立开发区时,仍有许多人抱着怀的态度,毕竟海都开发区建起时乃是几千年闻所未闻的新鲜事物,因此吸引投资在前期十分缓慢,可是江南则不同,这里惯称鱼米之乡,百姓心思活络,再兼有海都开发区的前车之鉴,因此吸引的投资十分迅速,地方的乡绅,城里的富户踊跃建起作坊、工厂,尤其是江苏、浙江、广东一带,犹如雨后春笋一般,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
苏州乃是江苏省三司衙门所在地,周边紧邻的几县早已建起了七百多座作坊、工厂,吸引的工匠、劳工人口高达十余万人,十多万人有了固定的月薪,消费能力自然也飞快的增长起来,一些原先的奢侈品由于大量生产的缘故,价格也开始狂泻千里,同样一匹丝绸,在三年前售价是三两六钱银子,可是如今却只需一两二钱,物价狂跌,收入却是涨的,大量佃户进城务工,使得人力价格越来越高,一些乡间的士绅原本给佃户租种一亩粮食需要拿走佃户一半的收成,可是只要有些力气的人谁愿意去做佃户?在城里的工厂做个伙计,或是去开发区去做个工人,再或去港口找点活干每月都有两三两银子的收入,自然就没有人再愿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给地主们一年四季的埋头干活了,一下子,乡间的农民开始向城市涌入,而地主的土地没有了人耕种,地主们就没有了和佃户讲价的本钱,原本一年的收成贡献给地主一半,可是如今,你就算是一年只收两成租也没有人愿意替你干活,地主老财们痛哭流涕,只好开出跳楼租价,这也让乡间地佃户收入提高了一个档次,地主阶级倒是无利可图了,最后只能攒出银子投进开发区中去。
苏州人已经逐渐的接受了海都人的生活方式,清晨的晨雾还未散去,沿街的店铺开始开张,点心、包子、米粉铺里香浓四溢,早起的工人开始早起出门,苏州开发区离城里只有七八里路,早已停靠在路边的马车车厢极大,一次可装上二十个人出发,一人一个铜币,两柱香的时间便可抵达,有人在街上花一个铜板买了份邸报,坐上马车,沉闷的车厢内,伴随着车辘的旋转,车厢内地识字的人开始读报,不识字的有一搭没一搭开始聊着天。
“啊?”读报的人抬起头,满脸都是惊讶,接着又是一脸的愤慨,很快引起了身边人的注意,吸引住了所有人的目光。
每一份邸报地大标题都是一个制式,详细的解释了北方三省的大灾,接着是控诉鞑子为了节余粮食,驱赶灾民南下渡江,无数人食不果腹,无数人颠沛流离,无数人在路途中倒下,再也没有醒来。无数人血泪参杂,好不容易到了南岸,却仍旧受着缺衣少粮、疾病缠身的困扰,江南各府调动一切人力物力,奈何流民实在太过,如今整个长江南岸仍旧是一片地狱般的场景,为了节省粮食,流民们只能一天喝上一碗稀粥,身上得了严重的疫症却因为缺医少药不能得到应有的治疗,秋风凉爽,对于这些衣不蔽体的灾民来说却无异于一场极大的灾难,有地孩童睡下之后,凉风的吹灌下第二日竟不能再睁开眼睛,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如此脆弱,文章的撰写者写的极为煽情,文字中既有对鞑子的控诉,又参杂着朝廷的无能为力,字里行间中更是将流民地血泪渗透着淋漓尽致。
“南人北人,尽是一脉相传、血气相连、同气连枝,巍巍中华遭此劫难岂止是北人之苦难哉?北人蒙难,既是吾辈之耻,亦是天下汉人救焚拯溺之时,七尺丈夫岂能坐视不应?”
识字的人在摇晃的车厢内高声的念着,一直念到最后一句,整个车厢内都是一片死寂,马车突然嘎然而止,显然连车夫也听到了这篇慷慨激昂的文字。
识字地人心情沉重的放下邸报,扫向车厢内一张张满是愤慨和同情地脸,怒目切齿、手掌握成了拳头,指甲陷入了掌心的肉里。
“禽兽。”一个四十多岁地汉子挥了挥拳头:“可惜我年纪大了,不能从军,否则定要手刃几个鞑子。”
中年汉子地眼睛快要冒出血来。这种摸样。若是在平时定然让人生寒。可是在今天。在这个原本宁和地清晨。在这厢沉闷地车厢内。却引起了所有人地共鸣。车厢内地呼吸声很沉重。又是一片寂静。每个人都在想象。想象远在百里之外地那条长河边。有多少苦难地事正在发生。
车帘子被掀开。车夫愤怒地脸钻了进来:“抱歉了诸位。只能将你们送到城门口去。在下地马车还能装载些粮食。待会便去常数府一趟。”
车厢内没有人喝骂。更没有人不满。有地只是钦佩。许多人甚至羡慕这个车夫。至少他还有一辆马车。可以为河边地百姓尽一份力。
车夫挂上了帘子。车轱辘又开始转动起来。车外一片安静。若是再往日。恐怕早已喧嚣一片了。今日显然不同。应当有许多人得知了这个消息。整个苏州城仿佛被乌云压顶。闷得所有人透不过气来。
“不知朝廷是不是缺粮救助。我家还有一缸米。也不知能不能送过去。”
“流民们没有衣服。回去便让孩子他娘找些多余地衣服出来。不若让这个车夫一并送去也是好地。”
“我做事的作坊主要是加工草药的,雇主虽是个极小气市侩的人,待我去说道说道,说不定能弄些药材来。”
………………………………………………………………………
…………………………………………
随着城门口越来越近,突然传来了一阵阵的喧叫声,马车又停了下来,车夫又一次掀开帘子,一脸的歉意:“诸位,城门过不去了,只能送到这里,诸位请下车吧,今日的车钱就免了。”
车厢内的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听到车厢外传来震耳欲聋地声响,也多说话,各个神情凝重的下了马车,他们这才知道,通往开发区的东门这里,早已围满了百姓,一个个秀才书生打扮的人站在一堆堆杂物堆积起来的高处,慷慨激昂的捋着袖子大吼。
“皇上已有明昭,蒙难北人亦是大明臣民,流的都是炎黄血脉,吃的都是五谷杂粮,尔之兄弟即使吾等之兄弟姐妹,若是谁坐视不理,与禽兽何异?”
“大明乃礼仪之邦,王道乐土,岂能让自己的同族同胞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但是汉人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书生们站在台上激愤的发言,台下地百姓犹如找到了一个发泄口一般,俱是挥舞起了拳头一齐大吼:“尽灭建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去,去三司衙门捐粮捐衣去,苏州人有一口饭吃,决不能让流民挨饿,苏州人但有衣穿,决不能让流民受冻。”
一干百姓一哄而散,不再去上工了,纷纷往城里的家跑,另一批赶到城门的百姓又围拢了上来。
整个苏州城立即鸡飞狗跳起来,乱成了一锅粥,有男人从家门口背出一个米袋出来,后面一个气势汹汹的女人急追出门槛:“死东西,一家老小都指望着吃呢,你把米给了别人,全家喝西北风啊。”
“女人家懂什么?”男人放下米袋毫不犹豫的甩了女人一个耳光。
“啊?你打老娘,你个丧尽天良的东西,老娘跟了你算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啊呀,不活啦。”女人撒泼似的一屁股坐在地上,男人已经扛起米袋健步如飞地跑了。
自然也全然不是一副不和谐的场景,这家的女人还在撒泼,另外一家的男人也背出了米袋,边上一个学堂里放假半大儿子提着几件旧衣,这家的女人也追了出来,招手在喊:“秋生,等等。”
叫秋生的男人回头,边上的半大小子努力的吸着鼻涕,男人问:“月娥,怎么了?你有了身孕,我和娃子到三司衙门去去就来,你在家里歇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