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基点头如捣蒜,比赫敏小时候还乖。
“刚才说的都做到了,还是不够。你提了一个极好的问题:怎么出头?答案是玩出新花样,别人都没有的东西。就像图海川说的:大部分抄成功模式,让大脑轻松理解;加上一点关键区别,让大脑接受刺激,舒舒服服动起来。创意我相信你不缺。”
麦基大吃一惊,无限欣慰:“那个你也读了啊?那么长!”
“那天太无聊,睡在床上听。图海川跟你一样啰嗦,简单的事非要搞复杂。10分钟的时候差点放弃,恰好他说‘很多人都能靠观察判断老婆有没有偷情’,把我听笑了。这点他比你强!所以我听完了。后面真的挺刺激。”
麦基很委屈。但是这堂课太重要,不敢多生枝节。他通盘考虑一遍,总觉得还缺点啥。
“如果这一切都不够呢?有没有什么终极必杀技?我觉得先前你有什么藏着没说的。”
“有。不适合你。”
“我自己来判断。”
“好吧。还有一招,不需要任何资源、任何才艺,只需要本色出演。成功率非常低,爆炸力最强。”
“我耳朵竖着呢!”
“做一个自信的傻逼。”
“啊?”
“你可能见都没见过,这种网红你第一秒就关掉了。先给你两个课堂作业看看,免得你不信。”
赫敏发过来几个链接。还加上了扇耳光的老坟,非常体贴。
「–」
十分钟之后,麦基的三观再次刷新。
“这都是些什么人!为什么、为什么会红啊!?”
“我说不适合你吧?你不是傻逼,也不自信。世上的傻逼千千万,这几个会红,完全是因为傻逼程度和自信程度的强烈反差。尝试这条路的人很多,能红的极少,都是因为反差不够大,或者无法保持。一旦红了,就是你要的那种级别,跨平台的文化偶像。至于为什么……怎么才能给你讲明白呢……”
赫敏居然静下来,皱眉想了两分钟。然后她不情不愿离开镜头,去找了一支笔,一张纸,写写画画。
“这叫邓宁-克鲁格曲线。听说过吗?”(注:邓宁-克鲁格曲线dunning-krugereffect,又称达克效应。关于能力和自信认知偏差的心理学现象。)
“没有?”麦基凝视横纵坐标的定义和曲线形状。
“看曲线的第一个高峰。顶部非常陡峭,很不容易爬上去。成功的傻逼,就站在这里。前坡是比他更傻的人。后坡是没有他傻,但远远不如他自信的人。前坡后坡都在他脚下,后坡下面的长长一段低谷又叫‘绝望之谷’。大多数网民都躺在这里绝望。只要你稳稳站在峰顶歌唱,怎么可能不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