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都市言情>中华大帝国> 第五十四章火炮之内皆我国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五十四章火炮之内皆我国土(2 / 2)

刚看来,尼古拉二世的失败是早有预兆的。

尼古拉二世和俄国统治阶级不能冷静地面对国内日趋高涨的革命形势,以求明智地寻求出路,仍然坚持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尼古拉二世提出“维护国基”压制一切有悖于专制主义的言论和行动,取缔一切政治团体。连一贯主张“勿以暴力抗恶”的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也在沙皇的授意下被革除了东正教教籍,列宁等一大批革命家相继被捕和流放。

1905年1月9日&:&遭到血腥屠杀。四千余人的鲜血惊醒了俄国群众,一点对沙皇本人以及沙皇政府的幻想。工人阶级终于发自内心地喊出了:“打倒专制制度”、“打倒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口号。俄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此爆发了。

1905年10月8,大臣会议主席维特上书沙皇尼古拉二世,劝说沙皇同意设立立法杜马和实行宪政。沙皇尼古拉二世赞同有限度的改革,他责成维特制定一份详细的政体改革方案供他参考。维特和他的助手奥德连斯基用了10天时间草拟出整顿国家秩序宣言,在。拉二世。维特再次进言:“在当前的形势下,只有两条道路,要么宣布军事独裁,镇压一切;要么让步,实行立宪改革。”月17日晨,沙皇尼古拉二世终于在整顿国家秩序宣言上签字,同日该宣言立即以诏书的形式发布全国,因此该文件又称为十月十七日宣言。

整顿国家秩序宣言宣布俄国实行君主立宪;确保人身自由和公民权力不受侵犯;立即举行代议制机构——国家杜马的选举;任何法律未经国家杜马认可不得生效。

改革未能满足人民的要求,反而刺激了革命形势的加剧。有“俄国的俾斯麦”之称的斯托雷平担任了内务大臣的职务,他提出“先安定,后改革”的口号,将行刑队和战地军事法庭派往俄国各地,大肆逮捕和屠杀进步人士,行刑队的绞索被戏称为“斯托雷平的领带”命被血腥镇压了。

斯托雷平在继任大臣会议主席后,立即着手制服“不听话”的国家杜马。1907年6月3日,斯托雷平借口国家杜马中|:密谋发动“弑君夺权”的政变,解散国家杜马并大肆逮捕社会民主党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恐怖统治,镇压工农运动,史称“六-三政变。”在“六-三政变”后,沙皇政府公布了新的选举法。新选举法的目的在于保证政治上保守的农民、地主和资产阶级在各省的国家杜马代表选举中的优势地位,第三届国家杜马选出的复选代表中地主和大资产阶级就占据了50%的席位,农民占22%的席位,工人仅2%的席位。这样在新的国家杜马中出现了两个多数:其一是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十月党在选举中获胜,成为杜马中占据多数席位的议会党团,十月党领袖古契科夫担任了国家杜马主席的职务,俄国资产阶级的政治影响达到了顶峰;其二是极右派——黑帮集团也在第三届国家杜马中占据了优势席位,这个黑帮集团是由“俄罗斯人民协会”、“俄罗斯同盟”等种族主义和反犹主义组织组成,大资产阶级与斯托雷平,与极端反动的黑帮集团结成了政治同盟,这个政治格局被称为“六-三体制。”

随着俄国的政治形势及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的变化,资产阶级与沙皇政府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加大。当时俄国上层的具体情况是,一方面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不是降低,而是不断提高,大资产阶级在国家杜马中的势力越来越大,表现为不仅要过问一般的立法议案,而且试图干涉国防预算和大臣任免。另一方面是斯托雷平与十月党的分歧越来越大,越来越感到国家杜马已成为他实现个人野心的绊脚石。因此,资产阶级与地主贵族阶级及沙皇政府的矛盾再度加剧,最终上升为首要矛盾。

这一段历史,与清朝历史的轨迹有着极为相似的曲线,而且,这两个王朝在历史上也有惊人的相似,最后失败也只能归结于在急速变换的时代大潮中,成为改朝换代的牺牲品罢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