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都市言情>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分卷阅读14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分卷阅读145(2 / 2)

虽然张浩是整风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但他主持的中原边区整风却是最为温和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之前胡卫东打下的良好基础,中原边区一直都坚持太祖的正确路线,因此本就不必花多大气力整风;另一方面则也因为张浩其人确实大公无私,他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但更不会冤枉一个好人,这令胡卫东十分敬佩。其间还有一件喜事,张浩的妻子涂俊明在报纸上看到了有关十五军的报道后知道了张浩的下落,带着儿子千里迢迢赶到了洛阳,本来都以为对方已经牺牲的这对夫妻意外地团聚了,场景颇为感人……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自恃战争准备基本完成的日本军部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扩大对华侵略,而此时已无退路的老蒋终于息了妥协求和的念头,虽然出于某些小九九而没有正式对日宣战,但还是在庐山发表了抗战讲话,“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惟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

注1:历史上是临死前才向中央提出的,这也是整风运动的导火索,这个时期赤色党的处境比历史上好得多,而张浩不但地位更高,身体也健康得多,利用抗战爆发前的短暂和平解决这个心病,是理所当然的事……

注2:涂俊明是一位不识字的农村妇女,当初两人结婚也纯粹是因为父母之命,婚前双方连面都没见过,但张浩却没有像同时期的很多五四青年那样以追求婚姻自由为名另娶他人,一直不离不弃,还引导她走上了革命道路,这令胡卫东对张浩十分尊敬,那些五四青年追求婚姻自由或许本身并没有错,但在旧社会极度保守的文化氛围下,那些被他们抛弃不管的发妻又怎么还能再嫁得出去呢?大家都在鼓吹个性解放,又有几个人为这些可怜的女子考虑过呢?

第一百六十七章数据流

虽然老蒋“但我们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应付到最后关头……”之类的话令胡卫东十分不爽,但是让中华民族从最低谷重新奋起的全面抗战毕竟还是开始了,在这次全民族的抗战中,中国人注定会失去很多,但他们更将由此开始,一步步恢复这个伟大民族的自信与尊严……

为了明确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任务,更好地把握住这一次重要历史转折,“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赤色党于7月15日在兰州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首先决定成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张浩、胡卫东、粟裕、高敬亭4人同时当选为军委委员,党龄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