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都市言情>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分卷阅读18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分卷阅读186(2 / 2)

虽然几乎每个人都认为鬼子的九五式轻型坦克丑得要死,但基于“装甲骑兵”的要求与兵工厂的现状,以此为模板却无疑是最合适的。九五式轻型坦克不但速度快,地形适应性也非常出色,尤其是它的爬坡度居然达到了难以置信的40度,而一般来说超过30度就算是合格、超过32度就算是优秀了,这显然是鬼子针对中国战场而特别设计的,自然也特别符合中**队的实战要求。

按照“装甲骑兵”的要求,坦克装甲车只要能够防住步兵武器的射击就行。但是兵工厂的技术人员还是尽量在不太影响坦克机动性的前提下加强了装甲,尤其是新型低合金钢的广泛使用更是帮助极大,装甲平均厚度较九五式轻型坦克只是稍稍增厚(因为设计的改善与内部构件中玻璃钢等新材料的使用,坦克总重反而减轻了不少。),但防护能力却有质的飞跃,不但正面主装甲可以防住500米外打来的鬼子75mm以下口径非穿甲弹,相对薄弱的侧后装甲也足以防住高射机枪在100米距离外打出的钢芯弹。这也就意味着除非鬼子事先有所准备,他们的轻装部队遭到中国“装甲骑兵”的突袭时,将几乎没有可以有效反击的武器……

九五式轻型坦克采用了相对落后的铆接工艺。但对于产量不高而且工业基础薄弱的中国来说,这反而是个值得学习的优点,而在主要采用铆接的前提下。适当地应用焊接乃至铸造工艺,不但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性能,还可以顺便培养一些日后需要的相应技术人才。

按理说主要采用铆接工艺的九五式轻型坦克稳定性应该很差才对,但事实恰恰相反,九五式轻型坦克是日系坦克中唯一一种以稳定性极好而著称的型号,与此有关的设计自然都值得学习,但是日系坦克那操蛋的履带设计则全部摈弃重制了,成本又高、稳定性还差(九五式轻型坦克重量极轻,问题还不严重,别的型号都常有开着开着履带自己松脱的窘况……)。性能也看不出有什么优势,真不知道日本人是怎么想出这种奇葩设计来的……

而火力方面,“装甲骑兵”强调的是对无装甲和轻装甲目标的杀伤力,因此主炮并未加强,直接使用缴获的日本37mm坦克炮或者拿37mm战防炮改装。但却配备了一挺12.7mm高射机枪,别说步兵,就算是鬼子的薄皮坦克都吃不消它的扫射,对鬼子轻装部队的心理威慑力更是九五式轻型坦克原装的7.7mm机枪可以相比。由于原版九五式轻型坦克的炮塔太小,高射机枪的安装有些困难,早就对九五式轻型坦克那难看的炮塔腹诽不已的技术人员正好借坡下驴。对其进行了重新设计,虽然依然算不上好看,但至少不必担心再被笑话是“铁王八”了……

这款由日系九五式轻型坦克改进而成的第一种国产坦克后来被命名为“八一式轻型坦克”,它无论是外形、设计思路还是性能参数都与日本那边在九五式轻型坦克基础上改进而成的九八式轻型坦克意外地极其相近(区别也有,主要是九八式轻型坦克没装高射机枪、内部也没有使用玻璃钢等新材料,但两者相互抵消,坦克总重倒是差不多的。),但与九八式轻型坦克遭到日本军部冷落不同,中国的八一式轻型坦克却因为“装甲骑兵”战术思想而在战场上大放异彩(其实胡卫东根据记忆搞出来的低合金钢性价比更高才是关键,而且历史上日本搞出九八式轻型坦克的时候已经基本断了稀有金属的来源,高合金钢装甲就像**的航母计划一样不切实际……),即使后来脱胎于59式坦克的中国第一款国产主战坦克大规模装备部队之后,它们也还是继续服役了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对早期的空降部队来说,它们更具有无可取代的价值……

定型后的八一式轻型坦克战斗重量为7.2吨,装甲厚度在1220毫米之间,最大公路速度50公里小时,最大越野速度32公里小时,最大公路行程为320千米,最大越野距离240千米,武器为一门3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