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中国对英国乃至后来的法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贸易报复,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外交部宣布在双方停战之前,中国在世界市场上具有支配地位的几种战略资源将会暂停出口,比如稀土、钨、猪鬃、桐油等等,但为了分化列强,中方同时表示会依据对华友好程度的不同,开放少量配额(不过价格还是比之前更高),其中德国获得的配额最大(苏联自己资源丰富,需要量较少,所以需要的配额不多,至少在表面上,目前中苏依然是同志加兄弟的关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经济战中,英法和意外遭了池鱼之殃的美国因为国内生产的猪鬃供不应求,一度连军舰上涂油漆的猪鬃毛刷都配不齐,后来只能用相对来说差得多的羊毛作为替代品,结果导致军舰因为油漆涂层不均匀,一方面不得不多涂油漆增大了成本(同时还多少增大了一点军舰航行时的阻力,因而降低了航速、增加了油耗。),另一方面则加快了舰体的锈蚀速度(军舰因此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维护),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英两国海军的战斗力……
第五百一十五章大型工程
看似不起眼的猪鬃都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钨和稀土等重要的稀有金属就更不用说了,美国矿产资源丰富,也就开头难受一点,只要加大开采力度,最多一年之后就可以完全填上缺口,但美国在这些稀有金属方面也只能保证自己够用,不可能有太多的余额出口,因此英法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对于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化肥农药的生产极其重要,因此早就得到了胡卫东的高度重视,其中化肥工业的发展尤其迅速,1940年全年的总产量接近120万吨,足够满足8000万亩粮田的需要,虽然距离让全国的农田都用上化肥的那一天还很远,却已经足以让1940年的全国粮食总产量刷新历史新纪录,而棉花等其他主要农产品的年产量也都普遍创下历史新高。
此外,农药产量的迅速增加和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之合作社的普遍建立有利于组织力量防灾抗灾,大大减小了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也是1940年农业大丰收的重要原因之一。
1940年中工农业的发展与其他年份相比只有着质和量的不同,而大型工程的建设却几乎是“有”和“无”的区别。之前由于抗战持续进行,形势还不明朗,赤色党并不敢投入太多的力量用于建设大型工程,也就有盐锅峡水电站、兰新铁路和中原解放区几个连接矿区与中心城市的短距铁路而已。
但到了1940年,国内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