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这几天里,又有一批老职工,向上反应了较强烈的诉求。
许知泉按照跟许晨商量的方案,娓娓道来。先指出最核心的问题:
“单纯的赔偿补助,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机械厂的职工们,关心的是接下来的十年、几十年他们有没有稳定的、体面的工作……”
“原本都是国企职工,丢给他们一笔钱,让他们就这样出去自谋生路,甚至从小商小贩做起,可能为将来埋下一些稳定隐患……”
当“稳定”这两个字,从许知泉口中略显不经意的说出来,几位市里和省里的领导,却瞬间变得郑重起来。
许知泉提及的问题,自然也是评审委员会,以及背后真正的决策者们,这段时间也在为难的真正重大问题。
许知泉稍微顿了顿,才抛出了东晨的解决方案:
“把机械厂交给东晨,可以保证不逼迫任何一个职工下岗……”
“刚刚杨主任介绍了旧厂改造方案,新的生产线引入之后,本身就是需要相应的技术工人的。
而目前机械厂的旧职工,在接受一段时间的培训之后,都可以无缝衔接,直接嫁接到新的电动车生产线上!”
“这是‘三赢’的举措和路径。
机械厂五百旧职工,无需下岗失业,还继续呆在厂子里,且继续从事熟悉的工种和工作。
我们的电动车生产线,也无需重新招募技术工人,省去了工人招募和培训的大量时间精力。
而市里和各位领导,也顺势解决了五百个工人,及其背后家庭的安置难题,也有利于咱们市的总体稳定发展……”
许知泉一番话落地,评委席却陷入了一场“小型议论”之中。
几位市领导,还有那位省领导小声讨论,很明显这个话题,引起了他们的重点关注。
许知泉在领导们讨论的间隙,转头看了一眼许晨。
父子俩交换了个眼神,却都忍不住笑了笑。
目前来看,这场汇报中预埋的几个棋子,都发挥了关键的说服作用。
而现在抛出的旧职工安置问题,也成了评委们,不得不接受的一种“条件”。
这种几乎没有“后患”的安置举措,目前看下来确实只有东晨股份可以解决。
几位评审讨论了一会儿,那位机械厂的工会主席开口道:
“许总,我有个问题。
机械厂旧厂改造、新的生产线引进,感觉都还需要一些时间。
那这段时间,职工们要如何安排?
不怕您笑话,现在这大几百的机械厂职工,这两三个月都没发工资了,后面几个月,也都没有工资发……
大家可得吃饭啊!”
话音落地,其他几位领导,也都转头看向许知泉,看他如何答复。
这个问题……确实很棘手。
这位工会主席,现在就把问题抛给“意向收购企业”,其实是有些无理的。
毕竟这些问题,本该是机械厂现领导,和市里相关方面应该去解决的问题。
不过许知泉其实也早有应对思路,开口道:
“刚刚杨主任有介绍,其实旧厂改造和生产线引进,并不会耗费太多的时间。
目前的方案都是成型的,旧厂改造、生产线引进、职工培训都可以同步进行。
另外,刚刚最开始我也介绍过,现在我们东晨股份主要的营业营收,是晨鑫苗木。
市里的几位领导可能也清楚,目前城南高速的四个施工段,就是我们公司在施工的!
另外,还有几个正在进展的项目,处在苗木培育阶段。
目前晨鑫苗木,也正处于大量缺工的阶段……
如果现有机械厂的旧职工愿意的话,都可以在晨鑫苗木过渡一下。
本身苗木种植和苗木移植,并没有太多的操作技术门槛,由我们内部的专家老师统一培训一下就能够上岗。
这样,便可以解决这个空档期里,机械厂旧职工的收入问题。
但还是需要说明,可能晨鑫苗木能够给到的报酬,是比不上原本机械厂的国企职工待遇的。”
那位工会主席还没有开口,机械厂的老书记接过话头道:
“这个问题不大……
只要有收入,就比发不出工资要好很多的。
我们厂里的职工,都是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作风,生产线上也不比田里地里轻松!
一些困难,我相信职工们也能够克服!”
一旁的工会主席没有开口,只是用力的点头。
很明显,许知泉给到的这个方案,让他们非常受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