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玄幻奇幻>重生娱乐之王> 第二百九十五章暑期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五章暑期档(1 / 2)

进入了七月份之后,对于张毅成来说,重心也就慢慢转向了电影失恋三十三天的上映的准备工作。

广电局那边也过了审核,而院线那边也都联系好了,上映的日期就已经定在了七月十五日。

所谓的“电影档期”的概念是来自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的营销策略,实际上是迫于好莱坞电影工业衰败的一次自救,这个策略完善了电影的发行模式与市场机制。上世纪70年代,电视在美国的全面普及并且成为主流媒体,使观众逐渐远离影院,逼迫美国的影院建设和电影发行全面改革,而在此之前的美国电影业并没有成熟系统的市场研究和档期策略。

1972年由科波拉执导的派拉蒙公司的电影教父1是好莱坞第一部真正意义上按照现代大片规则运作的影片,此片的票房成功,促使美国巨资投入的电影在发行上淘汰了首轮院线制度,开始在全国影院同步首映;并且让发行人员认识到应该在特别安排的时间段里以不同受众群体为目标推出特定类型的影片以保证获得票房上的成功。

此后“电影档期”的概念开始使用。美国电影形成了成熟而完备的市场运作机制,以及从生产到发行的现代产业策略,其中,电影档期的研究及选择是一部电影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研究不同时间段的主要受众群体,制作适合主流受众观看的产品,安排档期以及围绕档期展开宣传与发行,是一整套的商业行为和促销手段,这套不断发展完善的体系,显示的是美国电影产业的综合实力。这套体制让好莱坞不断地生产出观众想看的电影,同时又成功地影响观众的欣赏心理,培养出大量的影迷。

实践证明,这套貌似保守的制片策略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使好莱坞产品不偏离观众的口味,也是为大制作的巨额投入能够顺利回收甚至盈利在制度上尽可能地形成保障。但这种策略的保守性,经常会在一部电影成功后,产生出大量面貌趋同的电影及狗尾续貂之作;或者是生产出过于强调视觉感官而忽略人性发展的失败电影。

如今,在全球化语境下艰难发展的各国本土电影,都在迫不得已地伴随“好莱坞季风”随风而舞。

然而,美国电影档期大致又是如何划分的呢?在美国电影市场,每一个年度以周末和节日为界,分为冬、春、夏、秋和圣诞(包括新年)五个档期。尤以夏季、秋季和圣诞档最为重要,其中,漫长的夏季档是商业大制作集中放映的时期,对全年的票房几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至于冬春档期,由于学生课业繁忙、又是重要的体育比赛期以及大量的娱乐颁奖活动填满了几乎所有周末,所以票房压力巨大的商业大制作不会选择这段时间公映。但此时却是低成本小制作、独立制作及艺术探索性强的电影的放映期,因这些电影的成本低,票房压力不大,又可以避开大片的压迫。

今年也是如此,失恋三十三天选择在这个时间点上上映,这个时间不算早,也不算晚,能够得上是对手的,也就是快要结束放映的功夫熊猫,功夫熊猫带着亿元票房打入7月档,累计票房1。87亿元,成为今年进口影片影片冠军,是一个强劲的对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