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玄幻奇幻>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第一百七十三章 放长线钓大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三章 放长线钓大鱼(1 / 2)

第一百七十三章放长线钓大鱼

微星公司几乎同时举办的两次论坛大会开得都不很成功。

因为不是官方举办的,所以赴会的并没有重量级的企业。在计划经济仍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时代,企业并没有很大的生存压力,企业家也没有主动去面对市场的意愿,除非是上级发通知要求开会,否则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参加一个企业办的论坛。

“论坛”实在是一个挺新鲜的名词,远不像十年后,各式各样的论坛满天飞,你方登罢我登场,企业老总们总是忙着参加这样那样的论坛,交流经验,寻求合作,把握生意机会,甚至有人靠举办会展挣钱,所谓“峰会”和“会展经济”。当然也有人,趁着这机会游山玩水。

后世能参加论坛的企业老总们,必须是花钱参加的,如果想有机会登台来个主题发言,还另外交费,当然被主办方邀请的头面人物除外。为了能有机会参加小组讨论,跟业内头面人物面对面交流,获得点成功的经验或者所谓人脉关系、生意机会,那些小公司的老总们都挤破了头。

从这个角度来讲,微星公司独自举办的第一次论坛会议是不成功的。因为这两次赴会的来宾,车马费都是微星公司出的,还得赔着笑脸,好吃好喝附加免费参观市容的待遇,徐大帅感觉自己成了冤大头。

但是,赴会的厂长经理甚至只是一些国营工厂负责人随便指派的技术员们,都觉得不虚此行。眼见为识,当他们参观了微星半导体的晶圆工厂和anycall电讯的工厂以及微星中央研究院之后,只有震惊。国内的半导体厂和通信类工厂都知道自己跟国外的差距,他们也很想缩小跟国外的差距,甚至想后来居上,但只有比较才会知道自己到底差距在什么地方。

李思明当然会抓住机会许诺进行技术方面的合作,只有整个产业发展起来,微星公司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要么允诺会提供一些较低等级技术上的无偿支持,要么会为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要么干脆免费提供一个系统,比如深圳的一家叫中兴一家叫华为的公司,都获得了一套数字寻呼系统的制造技术。总之,赴会的人人都很开心。

就像一个老板立身于无数穷人之中,向穷人们推销小汽车,有谁能买得起?只有帮助他们都发展起来,有了购买力才行,这是一个长远的发展观,却是一个让人尊敬的市场行为。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如果你不喜欢,你可以说这是居心叵测的,是放长线钓大鱼。

李思明可没姜太公那么悠闲,他是处心积虑。

1988年是我国半导体大发展的一年,不过在李思明看来这个大发展需要打个问号。这一年国营871厂绍兴分厂,改名为华越微电子有限公司。9月,上无十四厂在技术引进项目,建了新厂房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外合资公司――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在上海元件五厂、上无七厂和上无十九厂联合搞技术引进项目的基础上,组建成中外合资公司――上海飞利浦半导体公司。这些引进的技术都是在国外已经是落后的4英寸集成电路生产技术,主要生产专用型集成电路,在国内还是第一,当然微星公司除外。

所以,有深圳的媒体刊登文章,嘲笑这些公司花了巨资引进垃圾,引起轩然大波和一连串的口水战。其实,这些公司早在微星公司正式成立之前就已经列入了发展计划,而且有的只是签了协议。深圳媒体这么说,有些暴发户的心态,以为引进先进半导体技术很容易。微星公司虽然经过两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6英寸的技术,但是微星半导体此前一直比较低调,产品也很少流入外部,所生产的电路要么是自用,要么供应的是军工单位,在国内的影响力还不太大。不过这也为微星半导体做了一次广告。

不过最高兴的莫过于四川峨嵋半导体材料厂的厂长了,该厂是国内最早拥有多晶硅生产技术的企业,它拥有一个半导体材料研究所,采用国外用得最多的传统西门子法,但是跟国内其它厂一样,并没有解决核心的技术问题。所以,环境污染严重,耗能大,成本高,产能也上不去,绝大部分企业亏损而相继停产和转产,到了90年代只有四家工厂,峨嵋厂就是其中之一,全国总产量也才几十吨。但即使如此,国内相关半导体材料厂在80年代仍是明星级的企业,一度十分辉煌。

半导体材料属于战略性的物资,国外一直垄断着,是半导体行业的粮食,国内目前蓬勃发展的半导体行业主要还是依赖进口。如果考虑到未来电脑、手机、vcd、mp3等芯片需求量,国内半导体级硅材料缺口将会达到8成以上,成了“世界工厂”的中国很尴尬,产出出口国外(外资企业占主要),硅材料却也要依赖国外。而到了下个世纪初,又由于太阳能产业的大力发展,多晶硅在全世界的处于紧缺状态,国内很多企业即使以每公斤100美元的价格也拿不到货,本来给外国人打工收入已经够低了,却还要承受着原材料成本的上涨。

峨嵋厂的厂长有些高兴过头了,因为微星公司并没有完全掌握核心技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