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都市言情>重生之文化巨头> 第一二零章 微服私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一二零章 微服私访(1 / 2)

结束通话之后林俊惆怅了,不是因为强劲对手的出现,而是在这种时刻,他居然要在一所中学里面当孙子,蛋疼的是还要在等五天,他才能抽双休日的时间亲自跑一趟。

现在林俊越来越怀疑,自己选择回来上初中是一大败笔,回头想想到底是出于哪种考虑让自己选择了上学这么一副枷锁带着脖子上的呢?

身家数亿,手中攥着可口、微软、思科等诸多业绩良好的公司股票,拥有令人瞠目的财富和羡慕的事业,却窝在学校里当学生,这种行为想来想去,都只能归结为装bility。

浪费大把的时间,难道就是等着在过去的同学面前好好炫耀一番,然后扬眉吐气?这种小学生似的炫耀想法可真幼稚。或许应该考虑退学的问题了……

林俊思来想去,没什么好的思路,comic之友的实力强劲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其港资的背景,从海峡对面挖几个成熟的漫画作者出来并不是什么难事。

现在没这么做,大概是因为目前还处在试水的阶段,等彻底熟悉了内地市场,了解了内地读者的喜好之后,那时怕就是狼来了的时候了……

而且他们甚至可以直接在港台征稿,港台的优势就在于社会风气开放,思维开阔,眼界放得宽,而且本地漫画杂志有很长的历史,人才储备绝对不是刚刚起步的内地能比的。

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创刊已经三年了,目前杂志里的连载作者基本上还是当初那些人,成功发掘的新人,能够做到连载水平的居然一个也没有。

林俊看过许多投稿,那些东西根本不能称之为漫画,只能算是涂鸦或者绘画作品而已……

漫画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虽然是绘画与小说故事的结合。可是,如果以为有好看的图画和故事,就能算作是漫画,那就大错特错了。

漫画更类似于电影的分镜头剧本,只有将画面和故事有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才行。

但是国内真正明白这些的人寥寥无几,很多热心投稿的人,只是些有绘画功底的人,一时头脑发热弄出来的连半成品都算不上的东西,他们距离画漫画还早得很。

新人新作的发掘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指望成名的作家和现有的几个台柱子的话,创作思维总有枯竭的时候,现在又冒出来了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一着不慎,被人挑翻的话那就不好看了……

这些问题林俊一开始就提过,他也让编辑在期刊的后面,普及一些漫画创作的知识和技巧,只不过以杂志为平台单方面的去教授和灌输,效果极差,完全看不到收效。“定位啊定位啊……”

林俊口中喃喃的念叨着,他发现现在少年m想出了拥有市场先机之外,并没有什么其他的优势。

自己脑袋里倒是有未来不少的漫画,这些东西画出来,能还原原作的百分之多少尚未可知,读者喜不喜欢就更难说了,而且日本的漫画不是什么题材都适合抄袭的,就算暂时糊弄过去了,脑袋里面的存货总有用完的一天,不好办呀……

最后他懊恼的发现,如果他不是一个重生者,那么少年m想恐怕跟历史上扑街的那些期刊一个下场。也许他可以短时间内占领国内的漫画市场,也许他可以在这段时期内笑傲群雄,可如果不能及时转型的话,那无异于自绝死路。

而comic之友的做法才是王道,文字创作的门槛可比画漫画低多了,低成本运作几年,有了庞大的读者群之后,国内有才能和兴趣的人,通过comic之友的普及也明白了漫画创作的要点所在,而此时如果林俊这边创作思维枯竭的话,就只能给comic之友退位让贤了……

少年m想发行以来,除了最初林俊挑选的几个漫画作者之外,从助手中也发掘了几个画工不错,同时也有点想法的人,只不过水平明显还不够,连载了几期之后读者反响一般,只能拦腰切了。

如果说初期的动漫市场,是对读者的培养和争夺的话,林俊觉得comic之友出现以后,竞争就进入下一个阶段,谁能抢到更多的新人新作,谁就拥有话语权。

到底该怎么培养新人,这是个大而化之的问题,涉及到全局的战略,林俊虽然了解一些日本动漫业的具体的运营方式,可这些东西,具体哪些策略有哪些用处,那些东西需要学习和借鉴,哪些需要注意,这些不是他一个人就能搞定的,这几天他把自己能想到的所有的方法,都一一在纸上列出,只等着上会讨论。

周末的时候,林俊匆匆赶往浙州金华的办公大楼,这几年出版社也算是走上了正规,几本畅销漫画的单行本卖的也不错,只不过漫画市场始终还在起步阶段,不如老牌的大文艺出版社有钱,虽然换了新的办公地点,不过也是跟一些中小公司挤在一栋写字楼里,租了两层用来办公。

客观的讲,如今国内涌现出来的一批不错的作品,其实还无法与泥轰的相提并论。

这种评价是站在全局的方面来考虑,不仅是立意、画工、分镜设置,还包括了读者支持率。

可以说日本主流的漫画拿到国内来基本上都会受欢迎,而反过来就不行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