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玄幻奇幻>重生之无敌战神> 第二节北上谋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二节北上谋魏(1 / 2)

陈子云能获得萧衍无底限的信任,当然是有原因的。陈子云帮他策划运作建立大梁国,现在又在帮其图谋统一中国之大业,萧衍岂能不给权限,岂能不重用信任?其实陈子云早将密会元颢之事密报给萧衍,并已经说动元颢步元法僧后尘,投靠了大梁国,元颢答应只要南朝支持,他取得朝政之后,必面南称臣,做个儿皇帝,这无异是将北魏双手奉上献给大梁国皇帝。那时大梁国统一中国,萧衍必将名留青史!对萧衍来说,徐州之战的最大功劳在这里,他不便明说罢了,但内心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因为,退一步来说,就算北伐统一不成,从元略到元法僧再到元颢全是北魏宗亲,陆续归降后,北魏四分五裂之势已成,大梁国无外患之忧也是一件大好事。事实也的确如此,萧衍在位四十八年,在中国历史上这个纪录能进前五名了。

所以临行之前,萧衍命陈子云北上之后,一定要想办法搅乱北魏朝廷,在目前各王不听号令,割据一方的基础上,再起争端,大梁国自然可以是趁火打劫坐收渔人之利。

在徐州的最后一战也是半真半假,类乎于演习,总策划当然是梁国皇帝萧衍,陈子云充其量也就是个总导演而已,目的就是消耗北魏的军力与财力,并借此战让元颢上位,趁势夺取北魏政权。

元颢复职之后,初任北魏大军监军,便与朝中外戚联手,在战前已经兼任副帅。在失掉一座大营后,他就提出,如敌军来攻,可故意放弃几座营寨,既可保存实力,也可起到轻敌作用,并在最后决战之时,由元珍率兵诱敌,他率伏兵,以全歼敌军。

元珍哪知道他早和陈子云二人有密约在前,听了这条计策之后,认为总比一直在挨打好,于是才有那天两军对垒之战。哪知,陈子云部勇冠三军,在他假装退兵之前,就被猛追猛打损失惨重,连亲弟弟都被俘获。

问题是到达了设伏的指定位置,元颢伏兵却是迟迟未动,数万追兵将元珍逼到山穷水尽之时,就连其本人都行将被俘之时,元颢这才领着人马杀出,这时双方血战了数个时辰,都已精疲力竭,元颢大军此时方出当然是占尽了便宜。

一仗下来,损兵折将之过都是元珍的,大胜的功劳全记在元颢名下,最后梁军退出,顺势夺城恢复徐州一举使朝廷得偿所愿平息叛乱,自然也是元颢之功。

朝中这时传出话来,若非皇上贤明,临时任了元颢为副帅,别说收复失地,取得大捷,恐怕还是要屡战屡败。元珍听了传闻,心灰意冷,数月来风雪辛劳,旧病发作,一路上吐血不止,大军还没到涡阳,人就死了。

元珍一死,元颢顺理成章接替他成了主帅,被封为安东大将军,徐州刺史,他原来就世袭的北海王,内廷那边透露出的消息是让他担任司马一职,位列三公,上马管军,下马管臣,看来执掌朝政,权倾朝野之时已为时不远了。当天晚上,元颢请了几位知己的将军到大帅帐来,他一人独自就喝了一坛酒,众人也是纷纷向他先行道贺。

谁知事与愿违,他这边庆祝宴刚开,人马还在途中,这边几道旨意接连发出。先是让其在涡阳、商丘等地将十万人马陆续分驻,着他一人入京。没了兵马,自然再也不用兼任大将军,安东大将军一职也随即免去。

这边他的细作回来禀报,原来这都是朝中另一重臣尔朱荣干的好事,估计任职司马一职也没了下文。但这个尔朱荣也非等闲之辈,说起来,无论是兵力还是财力都远远超过自己,是北魏朝中想自立为帝的第二人,换句话说,是争皇帝宝座的主要竞争对手!

他左思右想之下,未回洛阳,当然也是怕尔朱荣对自己会有所不利,听说那人豢养了不少刺客,专门为他排除异己。元颢心想,你朝廷不是封我为徐州刺史吗?好,我就在彭城住下了,当一当诸侯也比回去任人宰割强。所以,他上奏朝廷,说是旧疾复发,先回徐州治郡之地养病休息。

这边他带了两千多亲兵心腹往徐州走,那边就开始联系陈子云,他这时兵马全无,就是一光杆司令,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外援,而梁国兵强马壮,和自己早有盟约,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