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都市言情>重生之重新活一次> 第676章 香江电影的三巨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676章 香江电影的三巨头(1 / 2)

香江另外两家电影巨头,分别是嘉禾娱乐事业有限公司和新艺城影业有限公司。

新艺城自己并没有院线,他们的幕后大老板雷觉坤手中拥有金公主院线。新艺城的业绩靠得是黄百鸣、徐克他们支撑着,各方面综合比较,要比德宝稍强一些。

但现在新艺城内讧越来越明显,当初一起打天下的那股劲儿早就没有了。照这样发展下去,顶多再有五年,新艺城就得散伙了。

嘉禾则是香江影坛当之无愧的老大。嘉禾是香江最正规最完整的一家集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于一体的电影集团。

嘉禾不仅有自己独立的嘉禾院线,而且还拥有遍及东南亚的发行网络。更为关键的是,嘉禾拥有很强的进取心。

从嘉禾成立开始,他们就率先提高电影的制作成本,提高演职员的收入,香江这个时期的几部大制作,基本都是嘉禾投资的。

而后,嘉禾又展开了与好莱坞的合作。虽然如日中天的李小龙意外去世给嘉禾以沉重打击,但嘉禾不久后就缓了过来,开始力推成龙进入好莱坞电影市场。

因此,在邵氏电影停业之前,嘉禾已经取代邵氏电影,成为香江新的影坛老大。

即使由于新艺城的出现,使得几家公司在单片票房记录和年度总票房上争夺日趋激烈。但综合比较,嘉禾在香江影坛老大的地位,还是无人可以撼动的。

总体来说,以上三家拥有院线的电影公司,自然而然地成为香江影坛三大巨头,他们在发行上的巨大优势,是其它电影公司无法比拟的。

不过,孙大海并不喜欢这样。他把友联经纪公司的发展方向定为于精品路线上,而不是这种大影业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在孙大海眼里,友联从根本上讲,是一家文体娱乐经纪公司。

在影视方面,它不必非要将制作、发行与院线经营都囊括在一起,搞多元化发展,齐头并进,最终实现把整条电影产业链尽数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果要按照这个思路发展,孙大海是不是还要经营电视台和报纸杂志等传媒平台,从而搞成传媒帝国的样子?

孙大海手中有影院,但这只是为了自家电影上映时,办首映式或试映场方便,省的总要跑到别人的地方包场。

孙大海还有开设一家电影特效公司的计划,今后的发展方向是电脑特效制作。但这只是孙大海的一个单独项目,为十年二十年后做技术和人员贮备的。

这和友联公司在明星加油站中将会建造一间高水准的录音棚,但绝不会建一个卡带或光盘的灌制工厂的道理一样。

孙大海对于院线的态度同样如此。

虽然在1985年时,他的钱全压在日元外汇期货上。但只要孙大海愿意,他随便就可以找银行贷出一笔钱来,用于收购邵氏那条老旧的院线。

不过,孙大海并没有参与院线的收购,他跟希望友联能够走轻资产的经营路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