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陈新甲
历史上这场战争被称为“松锦之战”,松锦之战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由于明军最后的精锐边军总计近二十万人丢失在松山和锦州,再加上洪承畴和祖大寿的投降,大明不仅失去了能打的军队,也失去了两个能干的臣子和大将。
至于被俘、被杀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等更是不计其数,从而导致大明军力一下子虚弱到了极点,而没有了重兵压制和围剿,原本已奄奄一息的各股流寇又一次死灰复燃,最后造成了极其严重后果。
朱慎锥不是崇祯皇帝,他很明白要救锦州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他莽然调兵去辽东解锦州之围,充其量最多也只能做到历史上洪承畴的程度,而且还要防备可能导致战败的后果。
所以锦州怎么救,或者说应该如何救,这是一个需要好好琢磨的问题,幸好这个事暂时还不急,眼下锦州虽然危急,却一时间不会被破,祖大寿在野战打不过八旗,可坚守城池却是没有问题的,而锦州城里的粮食也足够祖大寿吃小半年的,从这点来说祖大寿起码可以坚持四五个月的时间。
就在周安民提前告知朱慎锥锦州之事后的第三日,从锦州送来的奏折抵达了京师。
这一日正好是朝会,当在朝会上内阁告知诸臣锦州发生的此事后,许多官员被惊得目瞪口呆,根本无法想象居然有这样的事发生。
“臣以为此事蹊跷,龚鼎孳好端端的一个人怎么可能突然坠城而亡?分明是有人谋害于他,臣请查明真相,严惩凶手!”杨廷麟神色愤慨站了出来,大声说道。
杨廷麟和龚鼎孳不仅是好友,更同是东林党人,当初龚鼎孳去辽东就是因为杨廷麟提出的宁前兵备道一事最终让他去的辽东任职。
龚鼎孳离京之前,还宴请了诸多好友,当时杨廷麟就在一旁作陪,喝着酒大家畅谈着心中抱负指点江山,更侃侃而言道等到了辽东必然做出一番大事来,让天下人瞧瞧他们东林党的风骨和能力呢。
容貌依稀犹在眼前,却再也见不到故人了,得知如此消息,怎能不让杨廷麟心中悲愤交加?他第一时间就觉得此事绝不可能,作为好友他太了解龚鼎孳了,龚鼎孳只是一个文官而已,手不能提肩不能扛,怎么能让自己身犯险地,更是这样莫名其妙地跌下城头而亡?分明是有人害他!
“凶手?何人是凶手?”兵部尚书杨嗣昌当即反问道:“锦州来的奏折写的明明白白,龚鼎孳是意外身亡,杨大人所谓凶手可有证据?”
“意外身亡,这必是掩人耳目所为!龚鼎孳身为宁前兵备道,职权甚重,肯定是因利益所至被辽东军将所不容,这才联手暗害了他!”
“杨大人!慎言!”突然,徐宪成开口说话,锐利的目光直指杨廷麟:“杨大人虽是御史,有风闻奏事之权,但如要在此事上说什么谋害,没有真凭实据的话还是谨慎为好。”
“锦州的奏折本官已仔细看过,上面写的明明白白,当初忠义伯祖大寿领其部出城作战,宁前兵备道龚鼎孳为三军助威,亲自上城擂鼓,事后不顾旁人劝阻执意要去城头,最终因体力不支跌落城下身亡,此事虽意外,却有多人目睹,城内外三军更是亲眼所见。”
“奏折中,不仅有忠义伯祖大寿的签名,还有军中副将、参将甚至包括龚鼎孳的属官等签字,此外锦州的锦衣卫也有联名奏报,这些都有据可查,仅凭你今日之言就说有人故意谋害龚鼎孳?难不成锦州城上下将士,数万人都是同谋不成?杨大人痛失故友,本官念在杨大人心情激动神志不明尚可理解,如杨大人执意如此,可不要怪本官当廷弹劾你诬陷三军将士之罪!”
徐宪成的年龄虽轻,但他的官职不低,如今他已是右都御史,还领了一个内大臣的职务。
内大臣这个职务是朱慎锥最新设置的,属于内廷官职,并不为外廷认可。但所有人都清楚这个所谓的内大臣不是那么简单的,尤其是这个内大臣前面还有一个“领侍卫”的称谓,这就很不一般了。
这些日子,朱慎锥调整了宫禁,直接把原本属于锦衣卫管辖的大汉将军剥离了出来,以大汉将军为基础重建了一个御前侍卫机构,而这个御前侍卫机构内部由三方面组成,首先是朱慎锥的手下原本负责宫禁的蒙古人和新军骨干,其次是大明勋贵子弟,再次是武科的进士、举人等。
虽然这个机构刚设置不久,但明白人都清楚这所谓的御前侍卫的含金量,更何况朱慎锥还直接给了御前侍卫分了等级,并设置了各等级侍卫对应的官职品级。比如一等侍卫相当于正三品武职,二等、三等侍卫,等同于正四品和正五品。此外还有普通的侍卫,为正六品武职,这些侍卫组成御前侍卫的基本机构,以军中规矩来进行管理,从而替代之前的大汉将军,承担皇帝的护卫、仪仗队、宫禁防护甚至职掌廷仗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