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因素推动剧情的进展,具有开发质;非激发因素收拢剧情,具有封闭质。因此激发因素又可称为“开发因素”;非激发因素又可称为“封闭因素”。另外,非激发因素气氛缓和,是轻调;激发因素气氛紧张,是重调。a君例子中,激发因素指的是生活依然单调。从个人生活角度是轻调,可是从小说节奏说却是重调。读者会本能的感觉到剧情将要急转直下。
而激发因素因为结果和期望的差距大小,轻重又有不同。差距越小,调越轻,戏剧因素这个故事的“音符”就越轻。反之则越重。
而戏剧因素因结果的意义,具备不同的质。善的结果、恶的结果给读者心里作用并不相同;这就是戏剧因素这个音符的“音色”。比如a君的例子,这个戏剧因素是重调中偏向于轻调的因素,音色偏灰色。
一些戏剧因素导致漫长的变化,变化也需要时间加以显现。a君的例子就是此类。有些戏剧因素导致激烈的变化,将很快迎来第二个戏剧因素。比如a君路遇流氓骚扰,a君不堪忍受予以反击。这个戏剧因素将很快迎来第二个戏剧因素:流氓对此如何选择。因此这个戏剧因素就是急迫的。这就是戏剧因素的“音长”。
因此,戏剧因素拥有音重、音色和音长。
我们最容易混淆的就是音重和音长。音重据上文所述,是结果和人物期望之间的差距。差距越大,音重越重。有的时候人物的期望是负面的,差距越大,结果越正面,音重越重;可此时因为结果导致了人物放弃选择,却不一定会立刻迎来第二个戏剧因素。因此音长也久。而有些时候,戏剧因素是顺势而为的选择,结果和期望差距很小,但是却会立刻迎来第二个戏剧因素,此时音重轻,音长却小。
仔细的品味着三特:音重、音色和音长。这是小说故事旋律的基础元素。我们之后对于小说故事结构的分析,以及叙事节奏的规律的探讨,将以此为基础。
b,场景
场景这个词大家非常熟悉。原指电影、喜剧和小说当中的,由环境、人物关系构成的场面。我这里的意思,也是从这个本意上延伸出来的。
场景,就是具备一个单纯的矛盾的叙事场面。这个场面有单纯的人物关系、背景环境等因素。场景是由一个或多个戏剧因素一同构成的叙事层级结构。能完整的表达一个事件。场景不足以单独构成高潮段落。
这句话需要我略加解释。
第一个关键词是单纯。单纯首先是指场景的相对统一。故事的环境、人物关系和叙事矛盾都相对统一。一个场景只有一个发生地,发生地改变了,场景也就更换了。人物关系也如此,人物的退场、入场和彼此关系的变换,将导致场景的结束。
其次,“单纯的矛盾”又指:一个场景只容纳单一的矛盾。也即是:一个场景只解决一个问题。第二层意思是:此矛盾不具备可拆分质,是最底层的基础矛盾。
比如我们举个例子:a君决定去旅游,于是收拾背包,踏上旅途。这是一个戏剧因素。场景也由此开始。此时的发生地是“旅途上”。矛盾是“通过旅行改变心情”。这是一个很大的场景,因为“旅途”这个概念可以是走路,可以是任何交通工具;改变心情也绝非一日之功。所以这个戏剧因素的音长是很长的。此时的底层矛盾是:a君单调生活和他改变生活的欲望。
如果a君在路上遇到一个女孩,两人被淋成落汤**去旅馆换衣服。此时该矛盾仍继续,但是表达方式已经落实为:a君单调的感情生活与和女孩交往的欲望。因此底层矛盾改变了。
紧接着,若有人通知a君:他母亲急着等他回家。
此时a君面临压力,等待着选择。a君假如继续旅途,则矛盾继续,场景延续。此压力不是被忽略了,而是被延后了。若a君选择离开“旅途”回家,则场景结束。因为发生地变了——a君选择回家,他就不在“旅途”上了。矛盾变了:从通过旅行改变心情的矛盾,转变成回家看母亲的矛盾。
人物关系也会改变场景。
比如,a君在旅途中,偶遇一个女孩,两人一见如故。人物关系从a君孑然一身变成了双人成行,人物关系变化,场景变化。
第二个关键是“场景是由一个或多个戏剧因素一同构成的叙事层级结构”。从上面的分析看来,每一个戏剧因素的出现,就导致场景的更换。但是有的时候却不是如此。有时候,戏剧因素的出现并不一定导致场景更换。比如经典的“双人出牌”模式。a君和b女一路成行,相互出牌(出题,给对方造成压力,迫使对方选择)。两人不断地做出选择。这些都可以被看出是戏剧因素。可是这个戏剧因素改变的只是人物内心状态,并未改变矛盾、发生地和人物关系。而内心状态只有从量变达到质变的时候,人物关系才发生变化。因此此时场景就仍是统一的一个场景。
第三个关键是:能完整表达一个事件。有一些长戏剧因素能完整表达一个事件(比如a君郁闷出去旅行),有一些则不能。比如a君因不堪流氓羞辱,动手还击。这一选择引来的结果是流氓也动手还击。这显然还不足以成为一个事件。而场景是可以完整表达一个事件的。在小说当中,一个场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意义,能说明一个问题或者代表一种意思。
第四个关键是:场景不能单独构成高潮。高潮前文已经说过,是指故事剧情中那些矛盾集中且突出、剧情急剧变化的段落。这种段落矛盾集中、丰富;人物关系转换剧烈;有时候环境变换也十分频繁。因此,由场景的定义可知,场景大多数情况下无法单独构成小说的高潮段落。
总而言之,场景是小说叙事结构中的具备完全表意的底层结构。场景可长可短,可大可小。有的时候,一个场景只是手拿着一个杯子往下一摔;有的时候场景却可以是两个人物大段对话。可虽然如此,场景没有小说中的叙事起伏,负责放大矛盾的场景只负责放大矛盾;负责收拢矛盾的场景只负责收拢矛盾,因此单独场景不具备故事。
具备故事的最低级叙事结构,是“节”
c,节
我们谈到节,自然会联想起“章节”。所以我们要将此二者加以区分。
章节,这里给一个准确的名词,叫做“自然章”。指的是一部小说自然分章分段的一个单元。这个自然章,在网络小说中通常是3000到4000字;在传统小说中通常万把字;当然也有通篇一个大自然章的小说。
而这里说的“节”(以及后文说的章),是故事的叙事结构层级单位中的一级。节,是较“场景”更高的一级。我们也能够给“节”下一个准确定义。
节,是指单个或数个场景所组成的叙事结构层级。“节”拥有唯一的叙事人物,清晰的主线矛盾和相对简单的从属矛盾。一些较为激烈的“节”允许有数个同等重要的矛盾;但是主线矛盾一旦发生改变,节也就宣告结束。节拥有剧情起伏,具备简单的故事。表现一定数量的角色在一定范围内的活动。
节可以单独构成高潮情节;也可以拥有一个“节”内的小高潮——当然也可以没有。
内容比较多,要点却与“场景”较为相似。都可以从几个方面加以讨论。
1,单纯:节较“场景”来的复杂。容许不同的人物关系出现;容许故事的发生地改变。也容许次要矛盾与主要矛盾同时存在。从此我们也可以推断出:节一定是由多个“场景”构成的。但是,节的核心却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变化,节立刻结束。
这里要强调的一个概念是:主要矛盾和小说的主线不是一个概念。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也绝非主要矛盾的结束,更非叙事线的结束。
叙事线的概念,需要引入另外一个概念:激励事件。简单说,激励事件就是一个大强度的戏剧因素,它能产生一个强有力的推动力,推动故事的主角追逐自己的欲望。激励事件最终将导致一个结果:主角得到了自己的欲望,或主角未得到自己的欲望。无论结果为何,从激励事件到其结果之间主角与主角以外一切因素与此相关的互动的过程,就是故事的叙事线,也就是情节线索。
而主要矛盾是主线之下从属的两相对抗的力量。可以是主角及身边亲友和世界的对抗,也可以是主角内心与身边的人的对抗,也可以是主角内心双方的对抗。主要矛盾会随着主角追逐欲望的活动而生成,变化和解决。可是主要矛盾的解决,并不一定导致故事的结局,也有可能导致新的主要矛盾的诞生。而这一主要矛盾将仍是叙事线的延续。
因此,在叙事线中,遍布着许许多多主要矛盾。他们有的前后相续,有的相互交织,有的相互平行。“节”即是其中单独一条主要矛盾的发展过程。
2,层级关系。“节”由场景构成。同样的,允许有少数“节”只容纳单个场景。这一点各位依据自己的经验推论即可,不举例说明了。
3,节拥有故事。刚才说了,场景拥有叙事,能独立表达完整事件。可是场景中的事件只有单纯的矛盾阶段:或发展,或激化,或延缓,或解决;因此场景并无故事。而节拥有故事。这也是节的本质决定的:节的本质是一个单纯的主要矛盾的发展、激化和变化乃至解决的过程。正因此,节拥有发展、铺垫、高潮和结果。也就是说:节是小说中最小的故事单位,是一个最小的能够单独成为一个故事讲述的结构层级。
当然,节可以有节内小高潮,也可以没有节内小高潮,而只是有一个相对的叙事结果。这取决于节的存在位置和剧情需要。
4,自然而然,节可以成为单独构成高潮段落的层级单位。节中除了主要矛盾的发生、进展和解决是节的主线外,还允许容纳数条分支矛盾。这些分支矛盾可以在节中开启,也可以在节中激化、解决。甚至,节还可以容纳数条相互有机关联的主要矛盾汇成一条矛盾,系统的加以解决。也因此,节可以成为高潮段落。
也正因此,节可以结束故事线,也可以开启故事线。但是,除了这些少数位于高潮段落的“节”,大多数节的主要矛盾的解决是开放的。也就是说,其最终的一个戏剧因素是激发因素,也即开放因素。开放因素能激励主角继续追寻欲望。因此,节追结底是一个开放的叙事层级结构。
节的开放,导致了节的本质上仍不能算是一个独立叙事体。单纯的节从全文中抽出,虽能读懂故事,但是会有强烈的意犹未尽之感。
相比节更为完整一些的层级,是章。
d,章
刚才说了,章不是自然章,章这里指位于节之上的一个叙事结构层级单位。
章是指:一般由数个“节”构成的叙事结构层级单位。“章”拥有单个第一主角,与其余相对有限的叙事人物构成人物群主体;解决数个有机联系的主要矛盾,并且这些主要矛盾将形成一个基础的叙事线。叙事线结束宣告章的结束。章拥有章高潮,具备完整的故事要素。章叙事线须从属于主叙事线,因此要求章结尾叙事具备一定程度的开放。
仍如同分析“场景”与“节”,我们也来分析分析章的几个要点。
1,单纯:章显而易见已经具备较为复杂的结构。人物方面,章拥有一个第一主角(叙事主角),以及数个围绕第一主角活动的叙事人物。甚至还可容纳数个围绕叙事人物活动的附属人物。人物形成简单的放网状关系。叙事方面,章要求具备故事线。
所谓故事线,就是要求有激励事件,导致人物追求欲望,以此出发与自我、他人和外界发生冲突,引发矛盾。种种矛盾有机构成体系,从而最终导致高潮和结局。因此,具备激励事件是章的特点。
激励事件的定义在上文简单叙述过。这里便可以展开说说。激励时间的本质,是主角生活状态的改变,这个改变一定是失去平衡。平衡状态的失去,从而让主角生起恢复平衡的欲望,从而开始作出行动。最简单的激励事件,可以表示为:
事件--(平衡状态改变)--行动(戏剧因素)--状态恢复(结果)
这是最简单的激励事件模型。从事件到结果之间的过程就是叙事过程。当然,小说中的激励事件不可能如此简单。因此,在“行动(戏剧因素)——”之后,往往是“受挫”。如此,过程可表示为:
事件——(平衡状态改变)——行动(戏剧因素)——受挫(平衡偏移)——结果(不满足)——行动……——状态恢复(结果)
省略号表示这一过程循环往复。其中“平衡偏移”可以是平衡持续离开重心,也可以是矫枉过正,偏向另一方。
这个模型比第一个来的复杂,但是仍然是一个较为简单的模型。长篇小说中,激励事件往往不是唯一的。如果在这个模型过程中,有第二个激励事件加入,模型又会更复杂一些:
事件——(平衡状态改变)——行动(戏剧因素)——受挫(平衡偏移)
【激励事件二(平衡打破加剧)——》行动1(戏剧因素)——结果(新的事件)——……——结果(不满足)】——……——状态恢复(结果)
这一模型中,叙事线中段加入了激励事件二,从而导致局势加剧变化。或者激励事件二将构成一个单独的推动力,引导主角修正解决方案,从而开始一段较为独立的剧情。这段剧情由一个激发因素结尾,是一个不满足的开放剧情。因此,这一段相对独立的叙事线是一个相对独立又具有开发的叙事线。
这条方括号中的分叙事线,也是“章”中所包含的叙事线。
章之中包含的叙事线,通常是一条单纯的叙事线,不具备双重结构。
这也是章的叙事线的特点:叙事线单纯,激励事件具有唯一,从属于大叙事线之内。从这个意义上说,章是包含最小叙事线结构的叙事层级。
2,章由数个节组成。一般情况下,单个节无法构成章。
这与节、场景都不相同。上文所述,节在某些时候,可以由单个场景构成;场景在许多时候,通常只包含一个戏剧因素。可是章由于其本质使然,基本不可能只由一个“节”组成。
我们上文分析过,节是叙述单个矛盾的完整过程的叙事结构层级。单个矛盾的发展、激化和解决,代表了单个事件。而在章中,章最小应该拥有一个激励事件、一个戏剧因素和一个结果。否则章结构就失去了完整。而激励事件本身也是一个完整的事件,拥有其矛盾的转化过程。所以,一个激励事件通常单独是一个“节”。由此推论,一个“章”至少需要两个“节”的结构才能完整。
事实上,这仍然是最为理想的情况。多数情况是,一个章含有若干个长短不一的“节”,组成一个风格独特的叙事线,从而从开头的章激励事件达到最后的章高潮。一个章若不是位于总体叙事线的末尾,则章高潮所导致的结果将是开放的,是一个激发因素。它将使主角在某种程度上不满足现状,从而开始之后的行为。
3,由第一点可见,章是最小的拥有叙事线的叙事结构层级。这决定了章故事拥有一定的独立,即便从小说当中挑出阅读,依然能独立产生完整的阅读感受。当然,读者如此做的同时,将同时产生对于小说剧情向上和向下的追问。
从这一点上看,掌握章结构的写作技巧,对于牢牢抓住读者有很大的作用。读者阅读兴趣的把握,大多数情况下都与章结构把握的好坏有直接关联。常见的一些毛病是:章结构中的激励事件残弱,且模糊不清,因此读者失去对于该章的阅读兴趣。或者激励事件还未得到基本解决,突然改弦更张,入另一个激励事件(另一个章结构),照成读者阅读上的混乱感。
4,章拥有章高潮。这是对章激励事件的一个反应,一个总结,是章激励事件合理发展的必然——却最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读者的想象。这句话包含了两个内容:第一个是合理发展达到高潮,第二是超越读者想象。读者在阅读了激励事件后,心理上对于激励事件的结果往往有个预期。有些不成熟的写手喜欢违反读者的预期。比如主角家中被盗,又因某种原因无法报案,只得自己寻找。读者会期待是何人盗窃,主角通过何种方式寻到此人;或者主角寻不到此人,因某种其他方式引出另一个相关的问题。这些都是读者可以预期的。可倘若作者有意写成是某个不晓事的家伙“借”来用了一用,几天后自动归还了。这虽然出乎读者预料,但是违反了读者期待,读者会对情节失去兴趣。
一句,这种情况如何去处理和修改呢?很简单,通过以上的叙事层级分析可知,我们可以缩写这一片段,将之浓缩为“节”,淡化激励事件,或者将另一激励事件放置入这个情节当中,这一情节自然成为从属情节(章中次要矛盾)。由于“节”不存在叙事线,无所谓吉利事件,读者对于这一事件便没有特别的心理期待,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激励事件必须往符合读者心理期待的方向发展。读者心理期待往往是很宽容的,具有一个弹十足的可适范围。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范围之中不那么引人注意的交流选择一个地方,作为章激励事件通往的结果。当然,部分章节需要弱化处理,以强调章与章之间的连贯。此时就应该相反处理,选择较为与读者心理期待符合的结果。
也因为章仍要强调章与章之间的连贯,章激励事件通常不应太过于强烈——除了位于一些特定位置的章(是何位置,以后有空再讨论)。
独立比章更强的叙事层级单位,是幕。
e,幕
幕是戏剧概念。戏剧当中的幕是十分形象的。古典戏剧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段落停止时,帘幕落下,演员出外谢幕。准备下一个幕——或者全剧终。这是幕的初始概念。我这里的幕,是这个概念的移植。
幕是由数个“章”构成的相对独立的叙事层级单位。幕可以转换叙事主角,围绕着叙事主角拥有一定数量的次主角、配角,围绕着次主角和配角还有一定数量的从属角色。幕解决数个主要矛盾,并且以矛盾归总的形势将主要矛盾汇聚回小说叙事线上,以幕高潮的形势加以统一整理。矛盾汇聚达到高潮,宣告幕的完结。幕是一个完整较高、结尾封闭大于开放,独立较强的叙事层级单位。
通过上面几次分析,相信读者较能体会其中的差异。为了详细说明,我仍然归纳为四点要点。
1,单纯:幕是一个复杂的叙事层级单位。从叙事线、矛盾线、人物、环境等各个方面都不具备单纯。幕是诸元素从场景、节、章渐次有机结合形成的一个故事的统一体。
幕的叙事线较为复杂,多为复合叙事线。
我们刚才讨论了章叙事线,章叙事线是从属于大叙事线中的一个小叙事线,是中央子激励事件引起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
而幕叙事线与之不同。幕叙事线可以从属于更大的叙事线,也可以单独成篇。从最初的激励事件开始,一直到最后的高潮乃至结局,都具有极大的独立,不从属于其他叙事线。紧紧在叙事灵魂上紧扣最初的激发事件的主旨。
幕叙事线可以如下表示:
事件(状态a)——(平衡状态改变)——行动(戏剧因素)——受挫(平衡偏移)
激励事件二(平衡打破改变)
——》行动1(戏剧因素)——负面结果(新的事件)——……——结果(相对改善)
激励事件三(平衡打破加剧)
——》行动2(戏剧因素)——正面结果(新的事件)——……——结果(受迫)
激励事件四(平衡打破严重加剧)
——》行动3(戏剧因素)——负负面结果(新的事件)——行动(最终努力)——(矛盾汇聚)——状态恢复(结果)
如上图所示,从最初的状态a,中间连续经历三个激励事件,与之相伴的是三个戏剧因素的结果。结果包含一定的价值,其中有些事正面价值,有些是负面价值。诸多价值结合起来将形成剧情的曲折走向。高低往复,渐次剧烈。最后引向一个负面值最低的结果,导致一个由主要角色共通努力进行的最终努力,引发矛盾的汇聚。其结果是状态恢复,达到状态b。
而我们已经知道,每一个激励事件所引领的,都是一个单独的章节。因此,上文的分析实际又可表述为:幕由章节构成,由各个章节有机形成一个渐次加强、渐次激烈的节奏,最终章节包含矛盾的汇聚和解决。
而幕结尾,叙事线完结,状态b是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其中与之不同的是,若幕之后剧情仍要继续,则状态b将带有一个开放的期望——即主角仍不满足状态b,期望行动加以改变。如此,上一幕结尾状态将成为下一幕的激励事件来源。从而开启另一幕的幕结构。
2,多数幕由数个章构成,但少数幕可只具单个章。
上文所述,章基本不由单个节组成;但是幕却容许由单个章构成。单个章构成的幕,通常有两个主要情况:1,幕位于小说开头,属于开篇副小说。这种幕一般较为短小,点到则止,因此只由单个章构成也属当然;2,高潮幕。高潮幕经过前几幕铺垫,剧情处于爆发态,矛盾冲突极端激化,各种矛盾期待总解决,小说开篇激励事件进入收尾阶段。这一阶段剧情短促且强烈,亦不可能再有多重激励事件。因此,这类幕也可只有单个章构成。
除此之外,小说写作的灵活也需要单章幕的存在,作为大型幕的必要补充。
3,幕具有相对完整的故事结构,一些幕单独可构成小说。读者阅读此类幕之时,将不产生向下追问。其余幕结构虽结尾带有不平衡质,引导主角继续追求欲望;但剧情状态处于平衡态,属于一个完整的结尾。即便小说就此终结,读者虽感觉意犹未尽,烂尾嫌疑也不太大(当然,网络小说甭管怎样,几万字就完结了都属于烂尾,这是另一个问题了。这里仅从小说故事结构完整上讨论)。
另外,幕的完整还可表现为:幕可以拥有分支叙事线。分支叙事线区别于子叙事线。子叙事线是主叙事线之中的一个阶段的、相对完整的叙事线。其中主角追寻的目标与主叙事线的核心目标有关联。分支叙事线是独立于主叙事线之外的叙事线,主角追寻的目标和主叙事线毫无关联。
分支叙事线的定义可表示为:分支叙事线,是外在于主叙事线的一条单独的叙事线索。此线索的叙事主角通常是小说主角,但有时也可以不是小说主角。此线索主角所追寻的核心欲望与主叙事线不同。有其自身的节奏。分支叙事线的局部强度可以超过主叙事线,但是总体强度一定小于主叙事线。
章叙事线是单纯结构,不但只有唯一的激励事件,而且不存在分支叙事线。而幕叙事线可以拥有分支叙事线。这个分支叙事线所涉及的章,单独抽出可以独立成篇。
4,虽然幕高潮导致结局仍具有开放,但总体趋势于封闭。这一要求具备一个特殊意义:汇聚矛盾。汇聚矛盾是幕的核心特征。幕是最小的具有汇聚矛盾作用的叙事层级单位。
所谓汇聚矛盾,即是将幕开篇激励事件引领之下,主角追寻欲望,从而与自身、他人和外界发生的矛盾,将其中的主要矛盾收拢,汇聚成一个线索加以解决。幕中的汇聚矛盾仅对幕中的主要矛盾做要求,对次要矛盾与整体故事的线索(背景矛盾)不作要求。次要矛盾可构成后续篇幅的伏笔;而背景矛盾则起到开启下一幕剧情的作用。
幕是极大的故事叙事层级单位。幕之上便是卷。
f,卷
卷是最大的故事叙事层级单位,位于一个故事的最顶层。
这里的卷,和小说家自我标明的卷没有关系。比如黄易的许多小说中的“卷”,实际上是幕甚至章。
卷是由幕构成的最大的叙事层级单位,位于叙事层级的顶端。一个卷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包含完整的开局、发展、高潮和结局系统。具有完整的人物群像,主、次、副、从属人物关系体系。独立成为一个故事而毫无缺憾之感。卷将几乎所有分支叙事线以及主叙事线上的矛盾线汇聚成一个封闭的体系,达成一个稳定且满足的最终状态。部分次要矛盾未能在卷中解决的,也应留下一定程度的暗示。卷可单独构成一部小说而基本没有不满感。
这个意思就十分清楚明白了。从我们分析过节、章、卷的四个要点看:
1,单纯:卷从内容上看绝无单纯可言。它极为复杂且完整,是一个巧有机的大网。但是从结构上看,卷结构无缺憾感,最为完整,因此结构完整上拥有另一个角度的单纯。这是卷结构的最高要求:结构巧至毫无缺憾,浑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2,卷由数个幕构成。部分情况下也可以由单个幕构成。幕之间的节奏具有一定的规律。也具有极大的灵活。
3,完整上,卷完整最高。这从定义文字中已经可以看出。完整是卷的本质。完整的准确含义,即是矛盾汇聚。幕已然拥有矛盾汇聚效应,卷的矛盾汇聚要求更高。不但幕当中的主要矛盾得以汇聚,大部分次要矛盾也得以汇聚。甚至全故事开篇的激励事件也应达到某种程度的平衡结局。即便一部小说有多个卷,新卷的故事也是从一个平衡状态上开始叙述新的故事(拥有新的激发事件等)。
4,卷高潮是最大程度的高潮。拥有最多层次的冲突和最多的参与人物。这一点也是明白无误的。卷高潮区别于幕高潮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卷高潮不但汇聚主叙事线的矛盾,还可汇聚主副叙事线。卷高潮有时可将不同的叙事线归结于一体,使主角原本不同的追寻目标和压迫力来源合二为一,一起加以解决。而幕高潮不汇聚叙事线,只汇聚主线矛盾。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小说故事的卷结构有分卷标题标明。比如古龙的《陆小凤传奇》、《楚留香传奇》,卷结构分明。有些小说的卷结构隐藏在整体小说当中。比如黄易的大唐双龙传,其实就是一个多卷结构。另一部分小说是单卷结构,全小说只有一个卷结构。如何区分单卷结构和多卷一体结构小说,也就是如何区别幕与卷。
其要点是抓住幕与卷的核心区别:结局是稳定状态还是非稳定状态。稳定状态中,主要角色处于平衡状态,心理较为满足,因此戏剧结构是平衡的,主要人物没有做出构成戏剧因素行为的动机。非稳定状态中,主要角色有些人处于非平衡状态,欲望未得到满足。因此戏剧结构是不平衡的,虽然故事相对完整,可是读者有明显的延伸阅读期望。
注意,这仅仅就主要角色而言。次要角色的满足与否不再讨论之中。有些稳定结构中,次要角色未得到满足,这是稳定结构中的非稳定因素。不过这个因素在稳定结构中力量薄弱,且得到了暗示,使读者确信这个力量未及不到结构的稳定。当然,续集或者下一卷中,可以将其作用扩大化,形成一个破坏结构稳定的因子,并且也许能因此损坏主角状态的平衡,使其继续做出可称为戏剧因素的行为。
不稳定结构中,可能有相当部分主角是稳定且平衡的。可是第一主角或与第一主角直接关联的次主角处于不平衡状态,能直接未及结构的稳定。因此,读者深知故事到此还未完整。
3,结构层级关系的意义
上文简单分析了故事叙事结构的基础理论。相信大多数人希望掌握的还是从基础理论通往实践的道路。但是理论通往实践的道路是艰难的,其中会遇到许多陷阱和沟坎。所以,对基础理论进行整理是十分必要的。
基础理论整理,其实就是玩理论。对理论元素进行随意的组合加工。这种加工初看不经意,有时意义突然间自己显现在你面前,出乎你预料。我们便做一个理论加工的尝试:
a,四构架系统
卷、幕、章、节、场景、戏剧因素。排除戏剧因素这个不可分元素,小说叙事结构共分为五层结构。从大到小各自有自身的意义。其中这些结构加上戏剧因素,三个一组划分,又形成另一层面的结构含义。我这里称之为构架。
其中:
卷、幕、章构成大构架。
幕、章、节构成中构架。
章,节,场景构成小构架。
节,场景,戏剧因素构成微构架。
大构架是故事的灵魂框架,高屋建瓴,统摄整个故事的基调。
中构架是故事的骨骼肌,体现了故事结构设计的核心思想。
小构架是故事的肌肤气血,构成了故事戏剧情节的吸引力源泉。
微构架是故事的基因系统,决定了故事风格的个特征。
大构架是音乐中的乐章,具有结构的完整,独立。成功的大构架使得小说具有完整,不给人烂尾感。
中构架是音乐中的旋律,相对独立且完整——旋律一般是可以单独提出来传唱的。从公的中构架使得小说能让人沉浸其中,俗称沉迷。
小构架是音乐中的乐句,乐句是构成旋律的组织;是旋律的肌肤血。小构架是中构架的组织,也是肌肤血。小构架不具备完整,却具备一定程度的独立。就好似音乐中的乐句虽不能算歌曲,却旋律初现,已经能听出好坏来了。成功的小构架能快速的吸引读者跟踪阅读。
微构架是音乐中的小节。小节是音乐最小的结构单位。而微构架也是故事中最小的结构单位。微构架没有独立和完整。微构架是小说的细微层面。小说细腻的表达能力与之紧密相关。它也是小说从优秀飞跃为经典的决定因素。
每个构架都有三个“面”。最上级层面称为核心面;最下级层面称为作面;中间层面称为结构面。
核心面是每个构架的核心指向。例如,在大构架中,其核心面是卷。卷的核心指向是总高潮。因此,大构架的核心是如何突出呈现总高潮。
作面是每个构架的组合元素。例如大构架中,其作面是章。章的核心要素是叙事线。那么,大构架是使用一个个叙事线进行作的。
结构面是每个构架的结构体系。我们无法从作面直接跳跃到核心指向。例如试图直接从叙事线直接开始组合卷高潮,这种努力多半是无用功。因为我们构思叙事线时,是一个发散质的思维方式。叙事线虽然每个都各有独到之处,可是各个零散,互无关联。当然,拥有写作经验的我们当然可以编出其中的相互关联。可是很遗憾。如此盲目联系多半使得结构松散拖沓,高潮也出不来。给读者的感觉就是烂尾了……
所以,我们需要结构面。结构面承上启下;上承接核心面,通过结构面之间的组合安排,以有机节奏指向核心面所需呈现的核心价值;另一方面,核心面下接作面。将作面优化组合,进行初次加工。由于作面恰好是结构面的组成元素,因此这种初次加工相比上面直接从作面加工成核心面的努力,就具有很大的可控。
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如果说“五层级一元素”结构是故事静态的结构剖析,“四构架”便是故事叙事的动态构成系统。它说明的是诸层结构如何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正因此,如果说“五层级一元素”结构具有较浓的纯理论色彩,那么“四构架”系统便有一定程度的实践指导意义。
b,大构架分析
大构架即:卷、幕、章三层面系统。卷是大构架中的核心面;幕是结构面;章是作面。
卷决定了大构架的核心指向。卷的核心是卷高潮,卷高潮具有激化矛盾、总束叙事线的特点。因此,如何强有力的突出卷高潮,就是大构架的核心指向。
幕是大构架的结构面。一个普通的多幕卷之中,数个幕的长短、缓急、轻重和正负的有机排列,是决定大构架结构体系的主要骨骼。由于幕具有大程度的独立,因此单个幕即能拥有一个相对独立的阅读体验。
我们曾提出过一个规律,叫做“刺激效果递减律”,这个规律又可以成为“体验递减律”。我们知道,相同节奏、轻重、旋律的音符连续敲动,不一会我们就不觉得这是音乐了,只是噪音。幕结构也如此。大构架中的幕结构,应当是有机的,有旋律的;因幕的轻重、缓急、正负之不同,组合排列成优美的体系。这就是幕在大构架中的作用。
当然,这种有机排列据故事的不同而各有不同。这里仅举最为通常的情况为例。大家可以不必拘泥,举一反三加以运用。
实例a
一般的故事,要求开头抓人,中间带人,高潮撼人,结尾动人。这一点基本听过故事、看过小说的都能明白。而我们正可以从此出发,去设计幕间结构。
舍弃“结尾”这个无法成为一幕的部分,我们大体可以将一卷分为三个“幕”,这是一个较为通用的多幕结构。
三个幕,第一幕是叙事线开始进展,主角第一次大努力,却照成了情况向反方向继续恶化(当然,也可以是情况过度优化,引起反抗力量反激);这一幕在大结构中属于“开头抓人”的阶段。
开头如何抓人?从上文对于“幕”的分析可知,第一是要点便是激励事件。我们曾经分析过。幕是一种具
写作资料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