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都市言情>暮汉昭唐> 第159章 萧何投效,公路震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159章 萧何投效,公路震怒(1 / 2)

第159章萧何投效,公路震怒

雒阳,芳林亭。

亭中偏僻院落,钟繇单手持信,单手背腰,望着西下的夕阳,神情多有深思之色。

张虞的书信,通过向朝廷上疏为由,信使偷偷将信送到了钟繇手中。而今钟繇面对张虞的招募,却不能决定。

张虞在信中,可非嘘寒问暖,而是单刀直入,直言目的。

‘今贼臣作乱,诸豪名托义兵,无匡社稷恤民之念,而虞虽说年少,但不敢坐视天下骚乱。卿胸怀大志,岂能居雒阳而空谈形势。虞欲与卿勠力同心,匡济黎民,共安社稷。虞于壶关扫榻以待卿至!’

再读了遍书信,钟繇皱眉微叹。

张虞出京前,以担忧雒阳动荡不休为由,故率兵离京,以避深陷政治漩涡。

从如今形势来看,不得不承认张虞的选择是正确的。何进被宦官所杀,宦官被袁氏所杀,袁氏被董卓所取。

本以为混乱的雒阳局势可以告一段落,但不料出走的袁绍、袁术二人与关东诸州牧、太守联盟。今京师上下上下官吏,几乎尽知关东群雄奔走联络,蓄意讨伐董卓。

凭钟繇的眼光不难看出,一旦关东群雄并起,这将是天下混乱的前奏,那这汉家天下将维系不了多久。

若出于寻求出路为目的,钟繇或许可以到友人张虞帐下避难。然在这封信里,张虞非是以友人的口吻来信相招,而是以领导人的身份相邀,显然他若前往上党,大概率要为张虞效力。

那么张虞眼下值得他投效吗?

从官职上说,张虞肯定无力提供钟繇今下满意的官位。

但若从才能发挥上,他若前往投效张虞,以往昔的交往来看,张虞肯定会器重他。

可是钟繇能肯定张虞可以成事吗?

即便不能说成事,钟繇能确保自己的未来会比呆在雒阳更好吗?

以上这些事,钟繇无法确认。

今下的他已经四十岁了,半截身子入土,他不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受到宏观叙事的诱惑便会上头,不管其他事,直接投奔张虞。

他需要为他的家庭而考虑,为衰败的钟氏家族而考虑。他身上的担子很重,让他负担不起不理性的考虑。

若凭理性来判断,张虞能否有成事的机会吗?

钟繇停下踱步的脚,不禁回忆起他与张虞所经历的往事。

其一,张虞志向远大。不仅多次提出保境安民的念头,今下书信来邀,更是提及匡扶社稷之意。若以钟繇来看,张虞或许已有不臣之心,要不然不会来信邀请他。

其二,张虞军略出众。从一副校尉之身至边疆,威震边塞,后来更是受任败军之际,扭转占据,斩杀单于,成就大功,以二旬有余之龄,出拜禁军校尉。征讨葛陂贼,遇袭反胜,所部是为强兵。眼下更是以度辽将军职讨贼,坐拥上党郡。

其三,张虞名声显赫。自扭转战局,斩杀单于以来,张虞在并州内必定是名声赫赫,从张虞自领上党太守,诸县长无反对意见,或许便能窥探一二。

其四,张虞所处形势尚可。上党虽说贫瘠,但地理位置却是关键,得上党可俯视河北,为三晋之门户,作为出入过上党的他,有资格评价上党。

故若张虞欲真有大志,或许会趁未来中原混乱之际,以上党为根基,进吞太原、雁门二郡,下视河东、河内。届时东有太行为屏障,西有大河为险阻,北极大漠、阴山,南至孟津、井陉,三晋之所,可谓完固之地。

凭三晋之地,张虞纵不能成就大业,至少在混乱的局势下,能保全基业。甚至说如果河北、关中动荡,凭高屋建瓴之势,或能横扫关西或中原,时兵临天下以就霸业。

至于汉室能否存续,钟繇之前或许还有念头。但随着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三州长官起兵,以及袁术在南阳讨贼的消息传来,钟繇也已不认为汉室目前有再兴的希望。

汉室若想兴盛,除非说再有世祖皇帝临世,横扫寰宇,重构汉家天下!

不管未来天下会如何,张虞至少能坐拥三晋之业。且在乱世里,因张虞拥有出色的军事才能,他或许能走得更远。最不济遇见世祖临世,劝张虞效仿窦融之事,张虞也能获得善终。

而他若投效至张虞帐下,未来地位会比目前现状来得更高,才能也能得到施展。若张虞侥幸能走得更远,他至少不会亏。

那投张虞吗?

钟繇心有所动,但出于惶恐,却又有所犹豫,思索是否等形势更明朗些,再北渡黄河,投效张虞。

然若晩至张虞麾下,从收益来说自然会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